“咱村有變化”
杭州市舉辦2025年文化特派員項目路演活動

打快板、唱村歌、講故事、演繹宋韻舞蹈、展示PPT……在4月10日舉辦的2025年杭州市第二批文化特派員項目路演活動上,39位文化特派員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分享工作體會、學習工作經驗,對近一年來的文化特派員工作做階段性的梳理和匯報,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從2024年6月開始,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特派員們,帶著專業知識和滿腔熱忱深入基層,致力於讓鄉村文化從“盆景”蛻變成為絢麗多彩的“風景”。
省級文化特派員胡逢陽帶來了下姜村“梔子花開”文創品牌項目。“20年前,下姜村的梔子花作為初級農產品為農民增收致富﹔20年后,我要賦予它文化的力量,讓它再次成為下姜發展的新動能。”胡逢陽發揮自身從事社科理論研究的優勢與特長,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和下姜改革發展口述史研究,探尋下姜發展密碼。
“書法是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切入點。”濱江區文化特派員蔣採,從2024年6月起與浦沿街道六和社區深度“鏈接”,“文化事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將堅守初心,執筆書夢,墨舞未來,用書法這一傳統藝術之筆,不懈地為基層文化事業貢獻力量。”蔣採表示,希望浦沿的居民可以感受文化的溫度,享受生活的美好。
上城區文化特派員黃江棋,講述了彭埠街道老底子“彭友圈”民間文化提升的歷程,“我們將浪漫、朴實、有趣、生動這些詞都融合到項目裡,探索一條普及民間文化的新路徑,給文化裝上人間煙火,讓歷史長出青春模樣。”黃江棋說。
為大力實施“十百千”文化項目培育行動,推出一批群眾有感、參與、受益、滿意的項目,近日來,杭州市委宣傳部按照省委宣傳部工作要求,以“咱村有變化”為主題,牽頭舉辦了兩批文化特派員項目路演活動。杭州市193位三級文化特派員走上展示台,創新採用“五張圖講好故事”的形式,進行6分鐘的路演,生動介紹文化項目和派駐工作,全面展現文化特派員制度為群眾帶來的實惠、給鄉村帶來的變化。同時,活動還邀請專家學者為項目做點評和指導。
“路演活動是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多項創新機制、文化項目同台亮相,帶來的是思維碰撞。”作為點評專家,浙江工商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中心主任、社會治理和評價研究所主任馬良,在評估項目時特別注重項目投入與產出的關聯性,以及項目執行的內在邏輯性。“項目好不好,村民說了算。浙江的鄉村振興進行到現在這個階段,文化的認同和凝聚,對於村庄而言顯得尤為重要。”馬良說。
目前,杭州市、區縣(市)兩級均已完成項目路演活動。下一步,杭州將繼續高點站位、高效統籌、高質推進,確保文化特派員項目有效實施,形成文化特派員工作的杭州特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