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富阳小山村建起一座“百诗园”

让积淀在旧家谱里的古诗词闪耀珍珠般的光芒

骆炳浩、袁国育
2021年12月01日08:20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在浙江省传统村落——杭州富阳与临安接壤的永昌镇青何村,有一个“林家埠头”。旧时,每到汛期水涨,林家埠头非常热闹,山里盛产的竹木、炭薪、竹笋、茶叶装上竹筏,走永昌溪水路运到富春江边的渌渚埠进行交易。由此,沿临(安)新(城)古道逐步形成全长300多米的何阜老街,朱裕昌南北百货店、翁庆余中药店、赵石金热老酒店、简义瑞豆腐店等20多家店铺鳞次栉比。

  如今,虽然林家埠头、何阜老街归于沉寂,但古埠头那棵见证三百年沧桑的银杏树还在。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座由永昌镇青何村投资170万元精心打造的“百诗园”,日前在古银杏树下建成开园。

  “雁涵秋色清洁口,鸦带斜阳古渡头。”“村店几家开晓市,行人一路听晨鸡”……历代文人骚客描写古埠、老街的诗篇,以石碑形式镌刻于“百诗园”墙面上,让人们重拾历史的记忆。

  旧宗谱里的古诗词,都是发自内心的吟唱

  青何村,古称何阜村、又何庄,明万历三年《新城县志》有记载。全村现有3100余人口,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素有“山水竹影,诗田青何”之美誉。

  “历代宗谱里的村景诗,是对山水田园的自然赞歌、乡土风貌的美好回忆,更是一方土地珍贵的胜景遗韵和人文印记。”乡土文化研究者柯士成认为,埋藏在一卷卷泛黄宗谱里的古诗词虽不是名家名篇,但它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吟唱。有些村景迄今犹存,通过先人的诗文,可以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有的虽已不存,但通过先人的描述,可以勾起人们对祖先生存家园的无尽遐想。

  比如《东安李氏宗谱》里的诗句,有的描述青何山水之秀,有的描述青何农事等,都十分生动形象。

  青何村旧时有翁家畈、林家埠、何家堰、西坂堰、大何堰五座水碓,由农主翁金生、钟阿田、何高良、何兆松等筹资筑堤汇水而建。《东安何氏宗谱》里的《春流涌碓》描绘得淋漓尽致:“波澜色泻一溪碧,杵臼声喧三径春。”

  宗谱里的古诗词对于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柯士成也是津津乐道。明嘉靖二十年,何阜村数十户撑簰户联名上书,请求新城知县聂莹应允建周孝子祠(俗称太太殿)于何阜,以保佑撑簰人水上出行平安。在周孝子祠,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祀南宋大孝子周雄仪式。《东安林氏宗谱》里的景诗描写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孝子祭”习俗:“玉树森森何阜村,中流砥柱显神灵。年年三月初三日,共祝千秋五社轮。”

  富阳本土书法家书写纸稿,一园看尽好山好水好人文

  永昌乡贤柯士成从富阳区文广新局退休后,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把分散在青何村朱、何、李、钟等九姓旧家谱中的135首诗加以系统整理,用小楷誊抄出来。青何村从中精选出98首,最终以“百诗园”的形式集中呈现。

  “‘百诗园’占地面积两亩,江南园林风格,98首诗碑由38位富阳本土书法家书写纸稿。我希望村民、游客徜徉其间,读懂诗、读懂青何。”柯士成说,从这些质朴、纯真的诗作中,青何村的山水、农事、风俗、建筑等历史文化积淀一览无遗,可谓是“一园看尽青何的好山好水好人文”。

  青何村有“一山二水三桥四田五艺”,融之笔砚、梓于谱牒,沐先贤之遗风、启后生之有为。一山,即月峨山(今称月和山);二水,即永昌溪、龙峰溪;三桥,即日新桥、钟家桥、小庙桥;四田,即西畈、大何畈、海螺畈、翁家畈;五艺,即青龙潭旗、梅花锣鼓、越剧艺苑、木雕扎制、家谱诗文。

  近年来,该村以浙江省3A景区村庄、杭州市历史文化村创建为契机,相继建设了非遗馆、宗谱展示馆、孝福大舞台,整修了日新桥、玄帝庙、龙王殿、周孝子祠等历史遗存。如今,因为源于家谱诗文的“百诗园”的落成,青何村诞生了新“六景”——林埠诗园、月和泉涌、孝福老街、龙王古殿、龙溪观鱼、白峰古祠。

  “百诗园”园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永昌乡贤蔡荣根题写。园中漫步,亭廊相连,绿茵相映,所见皆是乡土之野,耳中皆为乡土之音。

  “‘百诗园’就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成为永昌恬漫小镇的一张文旅金名片、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永昌镇党委书记孙浩表示。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