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
“一个都不掉队” 浙江省推出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组合拳”
人民网杭州12月3日电 (方彭依梦)今天是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建设示范区 迈向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为民摄
今年,浙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整体推进残疾人基本保障再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再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再强化、友好环境建设再深化、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再提速。发布会上,浙江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蔡国春对浙江省推出的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共富“组合拳”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近年来,浙江省建设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窗口”,打造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标杆和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化助残标杆;打造更高质量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高水平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以及更加精准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打造浙江残疾人之家品牌、特殊教育品牌、残疾人文化体育品牌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品牌。
为确保广大残疾人在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浙江省积极实施就业增收行动、托养照护行动、康复服务行动、文化体育行动、权益保障行动、智慧助残行动、特殊教育行动和残疾预防行动等八大行动。据悉,到2025年,全省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培育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200家;提升规范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100个、就业创业点1000个;新增残疾人就业5万人以上,新增残疾人公益性岗位5000个以上。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高标准建立起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机制,全省分散按比例就业残疾人达到8.6万人;集中就业安置残疾人5.7万人;从事电商就业创业残疾人达1.9万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96.5%。“十四五”期间,浙江将通过探索拓展乡村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健全安排残疾人就业约束与激励制度、健全党政机关等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常态化机制、提升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水平、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等六方面新举措,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勤劳致富。
此外,残疾儿童的康复作为残疾儿童群体的“抢救性”项目,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据了解,到2025年,浙江省90%以上县(市)建有1家以上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有需求0至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和补贴比例保持100%。此外,浙江省还将建立健全残疾人家庭访视制度,确保对0至6周岁残疾儿童和成年重度残疾人每季度访视不少于1次。“完善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是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中的一项‘抢救性’工程。”浙江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黄树良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从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覆盖范围、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残疾儿童服务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以来,浙江省残疾人事业搭乘浙江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聚焦助残服务问题短板,落实主动感知、智能速办、集成服务等理念,主动参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智群团三大系统建设。到目前为止,“浙里助残”服务平台已开设残疾人证办理、惠残事项受理等9个服务模块,残疾人证办理、残疾大学生助学补助等34个助残服务事项已经发布上线运行,广大残疾人可通过手机实现“一站式”办理。
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围绕残疾人数据鸿沟的问题,浙江还将采取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的方法,积极探索建设主动感知和无感化办理的模式和志愿服务代办、帮办、上门办等综合服务机制,以建设具有鲜明特质的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标杆为目标,借助数字化改革为残疾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