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回忆拼出“百姓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博物馆影响一座城。
4月11日,经过近6个月的征集,杭州博物馆又多了365套3752件藏品——涵盖票据、书画、陶瓷、民俗、丝织、图书、邮票、红色革命文物等多个品类。这些藏品全部由杭州市民无偿捐赠。这一次,杭州人用一个个“珍贵故事”拼成1912年以来的“杭州记忆”。
记者看到了一些代表性的藏品。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夫妻合照、1929年的《杭州西湖游览指南》、1947年的绝卖文契、1948年的沪杭知味观友谊欢聚合影、1957—1984年全国各省布票及粮票、20世纪70年代曙光小学个人奖状等,多角度展现了近代以来杭州市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这件民国牛皮箱是我外婆的嫁妆,外壳包的是一层纯牛皮,印有‘浙省回回堂柳通裕造’字样。”市民吴婷婷捐赠了牛皮箱和西湖牌缝纫机。上个世纪,人们穿衣多是自己买布,再由裁缝量身定做,一台缝纫机可谓家中“大件”。当时,连缝纫机在内的“三转”(其他为手表、自行车)和“一响”(收音机),撑起了姑娘家陪嫁的体面,杭州制造的“西湖牌”缝纫机在当时更是风靡一时。
市民蒋凌代外公裘荣兴捐赠了旗袍、民国手工制作带子等45件。他说,其中3卷带子是1932年前由裘荣兴母亲为出嫁所制,旧时,绳带少有大批量生产,因而由新娘亲手编织作为嫁妆,从随身布褴带、包袱带,到小孩出生捆水衲布头的绳带,都是用自织带子,一针一线皆有意。“当时杭州民间有织带子陪嫁的习俗,外公参观过数个展览,与婚嫁相关的唯独缺少手工带子成品。”蒋凌说。
“博物馆之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2021年,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杭博开启了“百万收藏”计划,希望通过10年努力,向广大杭城市民征集100万件1912年以来展现杭州人民生活履迹、具有浓重杭州文化印迹、体现杭州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物证和书证藏品,打造一个留下、记录和展示杭州城市历史与记忆的“百姓的博物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