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列入杭州市人大2022年立法正式项目
杭州城乡建设立法探索步伐加快 助力打造“善治之窗”
海绵城市、地下管线等列入立法调研项目

日前,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2022年立法计划,其中由杭州市建委牵头起草的《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了正式项目。这意味着杭州先行迈出了以立法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乡村建设已经从‘新农村建设’升级到‘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需求和新的挑战。”杭州市建委乡村建设立法课题组负责人介绍,由于此前乡村建设领域上位法的缺失,导致乡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处理起来没有法律依据,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去年6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启动实施,其中部分内容为乡村建设立法奠定了框架、提供了契机。杭州根据乡村建设行动的新要求,率先启动本地化的乡村建设立法探索,推动新时代杭州乡村建设步入有‘法’可循的轨道。”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自立法课题启动以来,杭州市建委乡村建设立法课题组先后赴杭州建德市、淳安县、萧山区等5个区县(市)、11个乡镇、20多个村开展立法调研,在广泛听取一线乡建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条例》草案,并通过书面征询、上门座谈等多种形式征求杭州市财政、规资、农业农村等12个市直相关部门及10个区县(市)政府意见,不断根据反馈进行深化、充实、完善。目前,《条例》草案已修改至第十四稿。
实际上,此次乡村建设立法不仅是对杭州乡村建设存在的瓶颈制约问题的深度摸底,也是对杭州“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风貌整治提升”等工作经验的系统梳理和应用推广。
如《条例》草案在总结杭州在农村污水治理、绿道建设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验基础上,拟用专门一章对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做出规定;围绕让建房农户“挑选称心房、建造放心房、住上顺心房和拥有致富房”的“四房”理念,对村民建房选址、审批、设计、施工、危房改造进行规定;从法律角度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对其从事建设活动的市场和现场行为作了规范,并规定建立农村建筑工匠信用奖惩制度等。
不止《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杭州市建委通过立法和政策完善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正越迈越大。
根据《杭州市2022年政府立法计划》,由杭州市建委牵头的《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等也列入2022年立法调研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2022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市人大、市司法局继续完善《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草案,全力推动该项立法工作圆满完成。同时,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海绵城市、地下管线等立法调研项目,为下一步推进打下扎实基础。”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力解决城乡建设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增强城乡建设领域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不断优化城乡建设制度环境,为强化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法治供给做出“城建贡献”,助力打造“善治之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舟山:党建引领人才聚力 打造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 改革试验任务全面落地实施、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加快建设亚太铁矿石分销中心、加快推进自贸区数字化改革、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成功召开四届世界油商大会……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坚持系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围绕“三个1亿吨”目标,聚焦油气全产业链等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深化改革探索,全力推进“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高分答卷”背后,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是什么? 党建聚合起各方资源 五年来,舟山始终坚持“自贸区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全市重大项目一线全力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的项目党建“四上”工作法。 党员先锋突击队在鱼山大桥建设现场。…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