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一季度稳开局 长三角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方彭依梦
2022年05月12日10:52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陆续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江苏省一季度GDP达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浙江省一季度GDP达17886亿元,同比增长5.1%;安徽省一季度GDP达10347.7亿元,同比增长5.2%;上海市一季度GDP达10010.25亿元,同比增长3.1%。

长三角地区一季度GDP总量超6.6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12万亿元有所提升,占全国一季度GDP比重约24.47%,与2021年基本持平,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规模。总体来看,2022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作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引擎,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一季度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2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制图:方彭依梦

长三角城市群,囊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涵盖41个地市。2022年一季度长三角的“GDP版图”有哪些变化?长三角41城中,谁的成绩最好?谁“跑”得最快?谁又是最具潜力的“黑马”?

上海“一骑绝尘” “苏大强”实力依旧

从GDP总量来看,2022年一季度,沪苏浙皖GDP均突破1万亿元大关,其中安徽和上海首次在一季度便实现了GDP超1万亿元。

2022年3月,受突发疫情影响,上海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前稳后降、稳中趋缓的特点。虽然其3.1%的增速低于全国4.8%的增速,但其依然以10010.25亿元的GDP总量“一骑绝尘”,领跑长三角各市,成为一季度全国GDP唯一破万亿元的城市。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制图:方彭依梦

“上海本轮疫情暴发于3月初,封控是3月下旬开始,3月30日正式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因此疫情对上海一季度的影响主要在3月最后15天。”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2022年一季度,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长3.9%,但主要是1至2月带动的,1至2月工业增速为11.9%,3月下降10.9%,所以疫情对上海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2022年一季度,安徽GDP排名全国第十,反超上海。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一季度,安徽GDP也曾超过上海,但是全年GDP被上海反超。“因此,对于上海来说,2022年要想继续力压安徽,保持全国前十的位次,还须尽快控制住疫情,实现复工复产。”明文彪说。

2022年一季度,长三角41市中GDP超千亿元的有21个,超2000亿元的有9个。江苏还是最大赢家,排名前10的城市中占了5个(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浙江占3个(杭州、宁波、温州),安徽只有合肥进入前10。

长三角41市2022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制图:方彭依梦

素有“苏大强”之称的江苏省表现依旧亮眼,苏州市更是扛起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大旗,以高达5136.7亿元的GDP总量领跑江苏,在2022年取得了“开门红”。据悉,这与苏州市政府及时出台的纾困解难“46条”、服务业“20条”等政策密不可分。

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苏州、南京、无锡、南通还会继续处于万亿俱乐部。紧随其后的常州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今年一季度,常州市GDP为2066.60亿元,虽与无锡、南通存在差距,但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常州市的GDP增速为4.8%,增幅位列苏南第二。242亿元的高增量也让常州成功超越了徐州,并有望全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此外,GDP总量在10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的扬州、盐城、泰州和淮安,在江苏省13市中处于第7至第11的位置,仅为中下游水平,而这几市在一季度长三角41市GDP总量排名中均列席前二十。同样,即便是在江苏省垫底的宿迁,也能在41市中排到第25位,彰显了“苏大强”的实力。

“逆袭”与“转机”

一季度GDP增速方面,长三角41市中有23座城市“跑赢”全国水平(4.8%)。而在浙江省的11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达到全国增速。其中,舟山市保持了近年来的高增速,达到10.6%,远高于全省5.1%和全国4.8%的增速,也是长三角41市中唯一增速达到10个百分点的城市。

长三角41市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制图:方彭依梦

高增速让舟山市2022年一季度的GDP总量达到440.9亿元,成功反超2021年比舟山市排名靠前的衢州市(437亿元)和丽水市(411.7亿元),摆脱了GDP常年居浙江末位的尴尬。

明文彪认为,舟山GDP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本地基本没有发生群发性疫情;二是舟山绿色石化产业的强增长。“国际大环境下,全球能源价格飙涨,舟山成品油出口均价较2021年同期上涨58.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1.7个百分点,这对一季度舟山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供图

皖北地区是安徽发展的薄弱地带。2021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沪苏浙城市与皖北8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新的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

从一季度GDP增速来看,前10位中安徽占4席,其中皖北城市2座,为滁州、六安。滁州更是以7.4%的增速高居安徽省第1位、长三角41市第2位;增速前20位的城市中,安徽占据10席,其中皖北城市5座,分别为滁州、六安、阜阳、宿州、淮南。

2021年因“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被安徽省委书记点名的皖北老牌工业城市蚌埠,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0.3%,虽然在长三角41市中仍处于末位,但相较于2021年-2.1%的GDP增速,其增速“转正”来之不易。

1月29日下午,蚌埠籍企业家代表新春恳谈会召开。陈昂摄

3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蚌埠市开展的“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现场强调,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推动蚌埠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

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2年年初,蚌埠市委、市政府将“转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确立为工作主线,把转变工作作风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事实证明,蚌埠在不断进步与超越。人民网浙江频道了解到,2022年初以来,蚌埠市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92个、总投资334.3亿元,这些企业和项目为蚌埠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月24日,蚌埠市县区一季度工作点评会议召开。会上,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操龙灿在点评时强调,一季度蚌埠经济运行出现了来之不易的转机,要“大战二季度、决胜上半年,确保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有明显进步、‘双招双引’有明显成效、项目投资有明显突破”。

虽已取得进步,但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仍然令人忧心。在2021年被宿州超过之后,2022年一季度蚌埠又被亳州超过,省内排名进一步下滑至第9位。

此外,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蚌埠为负增长,以-9.7%位列安徽省末位;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蚌埠以-2%的成绩位列安徽省倒数第二(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8%)。一季度,蚌埠此两项重要指标尚未回正,距离完成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全年15%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021年长三角41市中GDP增速第一位的芜湖,2022年一季度增速为7%,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9.67亿元。

4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到芜湖调研时强调,芜湖要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二极,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

安徽省芜湖市。郑远摄

疫情之下稳开局 长三角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频发的影响下,一季度长三角经济为何能实现“开局稳”乃至“开门好”?在众多增长指标中,人民网浙江频道发现,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地,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优势在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中显现,高新技术产业拉动效应明显。

以浙江为例,前3月数字经济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2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17.8%,高技术产业增长2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6.3%,装备制造业增长11.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1.7%,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9.9%)。

“在数字化改革的推动下,浙江数字经济成果明显。”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与数字经济相关联的产业均对浙江省的工业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季度,跟数字经济相关联的计算机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增速均较快。

杭州医药港小镇,聚焦生物医药做强产业。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供图

再来看上海和江苏,2022年一季度这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上海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976.88亿元,同比增长10.3%。江苏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2%。其中前2月,江苏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9%。

一季度,长三角地区GDP增速最快的是安徽,该省高技术制造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快全国1.6%。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等优势行业稳中有进,增加值分别增长16.5%、15.1%、13.2%。此外,安徽省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产值方面,分别增长29.9%、21.2%和20.2%。从产品产量看,汽车增长12.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达1.6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2022年年初,安徽再接再厉,完成了20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项目签约,总投资约357亿元。在安徽,汽车产业如同一匹“黑马”,加速驰骋、一跃而起。

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里拍摄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张大岗摄

2022年一季度,长三角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向好。但3月以来的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增加了难度。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就如何降低疫情冲击对经济造成的较大影响问题,中央给出的信号十分明确——“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全年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长三角地区如何努力奋战二季度,在应对疫情与稳定增长中实现双赢?

“虽然动态清零依然是主基调,但像浙江杭州等一些城市正在实施48小时核酸查验,由原来的一刀切静态管理,转为有条件的流动管理,这对经济发展来说是好消息。此外,各地都出台了经济纾困政策,财政刺激和金融流动性已经到了新的一个平台,对经济的托底效应会逐步显现出来。”明文彪认为,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长三角各地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要抱团发力,长三角产业高度互补,应对的复杂外部环境是共通的,因此需要协同发力,要构建长三角共同市场,继续推进制度创新2.0版;二是要高端发力,中美科技竞争常态化,国内高端环节受制于人,需要长三角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去破解。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