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薪火相传:一种正气励后人

於泽锋
2022年06月25日11:22 | 来源:绍兴日报
小字号

他经世济民、著作等身、正气浩瀚。40年过去了,当人们再次提起马寅初的名字时,仍会被他的精神气节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历经三个时代,光芒映照当下。他的经济学理论对于当下经济发展是一剂良方;他的学术精神激励着学者为学治学;他坚持真理、奋斗不止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们不断前行。我们纪念马寅初,就是要让他的精神永相传。

时代的良方

5月20日,马寅初诞辰140周年纪念暨“共同富裕与人口发展”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校史馆、档案馆馆长余浚,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等专家学者。

于学军在讲话中说:“解决人口问题,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郝平高度评价了马寅初对中国经济学、人口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陈功在发言中说:“马寅初一生都在探索从‘求富’‘均富’到‘共富’之路。”回想65年前,马寅初根据当时的国情,运用经济学理论,提出《新人口论》,其理论基础与当下人口问题、经济建设仍有着密切联系。

在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看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无疑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10年前,在纪念马寅初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上,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刘伟就在纪念文章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马老即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注意到了快速的人口自然增长会同国家经济建设产生诸多矛盾的事实,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这一主张在理论上把对人口调节同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形态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该论述仍然对人口发展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学者形成共识,马寅初的经济理论、人口理论契合当下中国社会实现共富的建设目标。即将由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马寅初诞辰140周年论坛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便是探讨“人口、经济与共同富裕”。

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孙大权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马寅初经济学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平衡”。在马寅初的经济理论中,所有的社会现象是有联系的,平衡的,如若不平衡,社会就要出问题。这又被称之为“综合平衡论”。

孙大权说,马寅初的一些政治主张,也是从他的经济思想中衍生开来的。比如抗战时期,马寅初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此在支援抗日上,他认为不能让老百姓又出钱又出力,而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富人们趁机发国难财,这会消解国人抗日的积极性。他提出以财产税作为经费,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形成一种平衡。

“马寅初和普通的经济学家不同,普通经济学家是就经济谈经济,马寅初站位很高,把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联系起来,他的理论都是综合思考的结果,是近代以来少有的有独立思想的经济学家。”孙大权说,“再如在抗战前,上海的经济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马寅初认为全国财富集中于上海,非常不平衡,非常不利于抗战。于是,他提出上海要支援农村地区建设,实现全国平衡发展。这些主张与当下提出的经济建设要实现地区之间的平衡、行业之间的平衡、城乡之间的平衡不谋而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已过一周年。不少专家提到,研究马寅初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当下浙江经济建设提供思路,为解决中国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找到良方。

乡民的敬仰

6月16日,记者走访马寅初的出生地嵊州市浦口街道,马寅初小学便坐落在这里。不久前,为了让马寅初家乡的少先队员能更深刻感知马寅初精神,更加主动地担起弘扬马寅初精神的责任,马寅初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纪念马寅初诞辰140周年的活动。活动当天,师生们把马寅初的头像、人物故事画在一块块石头上。石的顽强、坚韧,与马寅初的精神品格相得益彰。

漫步校园之中,处处可见“马老文化”,从校门口的“求真”教学,到校内“清廉广场”“马寅初大讲堂”“马老文化墙”“马寅初精神研究工作坊”等,时时处处提醒着学子们承马老精神,做寅初少年。

为了传承和弘扬马寅初精神,学校开设精品课程,开发了《风节园》教师读本和《马寅初爷爷的故事》校本教材。通过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多途径地了解马寅初的生平故事,学习他坚持真理、奋斗不止的精神。学有所获,六(1)班学生叶晟在作文里写道:“马老的精神就像我们心中的灯塔,成为生命之导航,让我们在前行路途的波涛中不畏艰难,劈波斩浪。”

在学校的一面宣传墙上,记者看到了由学校教师提炼的16字马寅初精神:“爱国”“至孝”“刚正”“厚道”“求实”“创新”“刻苦”“严谨”。“马寅初的精神内涵很丰富,我们提炼他的部分精神内涵,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做一个有为青年打好基础。”马寅初小学校长叶国春说。

马寅初故居与马寅初小学相隔不远,坐落在浦口街道的一条老街中。老街上还住着不少居民,他们很熟悉这位家乡名人,并以他为荣。白墙黛瓦,石台阶、石门槛、石门框,两扇老旧的木门敞开着。历经百年风霜洗礼,马寅初故居依旧保存着原有风貌。为纪念马寅初诞辰140周年,在2022年四五月份,浦口街道对马寅初故居进行了修缮,对展板进行了更新,以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浦口街道宣传委员沈松嵩说,一直以来,街道都以传承“马老精神”为使命,尤其是马寅初坚持真理、奋斗不止、廉洁奉公的精神,这对党员干部起到了重要的教育意义。接下来,浦口街道将以“百年风骨 云归故里”为主题,以“纪念、传承、弘扬”为主线开展马寅初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特色宣传片《百年风骨“浦”鸿篇》将进行云直播,此外还将开展“马老精神艺术品创作巡展”“浙江诗词名家走进浦口颂马老”“以马老精神传诵为主题的越剧展演”等活动。“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再现马老的光辉一生,表达家乡人民对这位‘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的深切缅怀。”沈松嵩说。

马寅初的长孙马思泽说:“祖父用他的一生为家国情怀作了最好的注解,这是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最好的精神遗产。”马寅初的侄孙马大成也表示,马寅初的一生是坚持真理的一生,自始至终保持着一位学者的风骨。身教重于言教,回顾他的一生,一桩桩事迹都激励着后人,如何去成为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

学界的典范

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纪念马寅初也成为了当下学界的一项重要活动。

5月26日,重庆大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学术讲座、主题沙龙、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马寅初在重大”视频制作以及话剧沉浸式演出等10余项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着师生追寻马寅初奋斗足迹,缅怀马寅初的高尚品德和广阔胸怀,学习他严谨治学、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北京大学师生参访马寅初故居,并敬献花篮。在北大理科5号楼前,学生们细心擦拭马寅初雕像。雕像立于1995年,师生们每年都会擦拭并忆往思今,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缅怀先哲,自励明志。

作为一名拓荒者,一名严谨的学者,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说的“我要真学问,不做假博士”至今仍掷地有声。他为了撰写《新人口论》,走遍浙江山山水水,躬耕乡野考察的身影,仍清晰可见;晚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仍奋笔疾书,用毛笔书写达百万字的《农书》的为学精神,让人折服。

“马寅初曾教育学生,‘治学最重要的是踏实、刻苦、坚持;切记不要搞虚荣和随风倒’。这句话对于做学术而言,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学术要经得起推敲,而做学术要坐得了冷板凳。”余浚说。

陈功在回忆马寅初的生平时说:“马寅初先生一生致力于为新中国的人口学开疆拓土,着眼于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在学术研究时,他性格坚毅,实事求是,敢于追求学术真理,其所坚持的学术独立精神是北大人的共同财富。马寅初先生身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新时代北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也表示,大学校长不应只是一所大学精神的倡导者,更应是大学精神的践行者。作为一代名师,马寅初以传播知识、钻研学术为志向,他抱定治学救国之志,穿越百年沧桑,历经三个时代至死不渝。他躬身力行,即便年迈,也不定期给学生开讲座。他通过学术、行动和人格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当下的我们,要弘扬的正是马寅初治学严谨、求是创新的精神。

(责编:叶宾得、张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