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减”后协同育人教育生态 杭州西湖政协发出“好声音”

“协商活动选题精准,这既是对全区‘双减’工作的全面监督,也是对西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把脉问诊。”杭州西湖区委副书记陆志敏在协商会现场给予肯定。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西湖区闪亮的“金名片”。“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如何在减压降负的同时,做好管理和服务的“加法”,走出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是西湖区政协常委关注的焦点。
7月1日下午,西湖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会议,共同探讨“双减”后如何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
会议现场。陈越摄
会前,西湖区政协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和座谈10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采用线上微协商形式,99名政协委员通过数字政协应用“微履职”提出意见建议110余条。
会上,政协委员献计献策,气氛热烈。
西湖区政协常委、浙江和山环能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宇舟建议,要做实“1+X”课后服务,引入校外资源团队,协同提供特色课程,让学生“吃饱吃好”。西湖区政协常委、浙江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庆祥提出,要优化改造校园设施,合理布局设计屋顶平台、操场和地下空间,解决课后活动“一室难求”问题。
此外,西湖区政协常委、杭州晓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经理朱钰芳表示,要充分挖掘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纪念馆等公共资源,画好校外实践活动地图;要开发利用镇街公共空间和校外实践基地,提供“菜单式”实践活动项目。
西湖区政协常委、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工董重呼吁,加强校门口安全保卫和交通疏导,确保晚归学生顺利回家。西湖区政协常委、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申柱石认为,要借助数字化平台,动态分析培训机构资金和人员信息,及时进行经营异常预警。
“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要使用更有利于视力健康的灯光设备,并提醒孩子们定时活动手脚、望望远,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西湖区政协常委、星曜堂国际厨艺学院校长郑璇提议。
提高中小学师生比,编制核定时对教育适当倾斜;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多层面的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林芳、金晓月等委员的建议也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西湖区副区长陈学明表示,将充分吸纳意见建议,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撑保障力度,让校内校外服务供给更优质,让每一位西湖学子在教育阳光下健康成长。
西湖区政协主席叶泽表示,本次协商会“议”出了特色、“议”出了质量、“议”出了水平,实现了为“双减”工作汇智聚力的目的。后续要持续跟踪问效,做好协商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委员以实际行动助力“双减”工作,助推构建家校社合力育人新格局。(陈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