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现代化基层治理能力
绍兴越城持续擦亮“契约化”共建“金名片”

“‘微心愿’真的帮我实现了心愿,有了吴师傅送的拐杖,我以后出门方便多了!”近日,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的沈大爷收到了结对党员为他准备的多功能拐杖,对“契约共建”小程序上的“微心愿”功能赞不绝口。
“共建有约”是越城区搭建的一个信息化平台,将“契约化”共建签约流程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签约人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特长,在线上报名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志愿活动,并获得电子签约证书和相应积分,有益于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基层力量,形成系统合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据悉,越城区已有1.1万余个单位党组织与352个村社党组织结对共建,签订共建项目2.8万余个,落实共建资金3.9亿多元;5万多名党员已到结对地村社党组织报到,党员报到率和活动覆盖率由原来的80%和75%均提高到98%以上;累计发布契约共建活动3.2万余场次,党员干部参与服务活动5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5.2万余件。
近年来,“契约化”共建的“金名片”越擦越亮,在越城大地上生根开花、硕果累累。这离不开越城区立足“二次攀高”目标,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
2004年开始,越城区就如何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辖区单位延伸,打破工作壁垒,融合各类资源,开展了探索实践,于2008年正式提出社区“契约化”共建载体,并探索出“五约”流程(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四类菜单(责任、服务、资源、个性)、双向服务等工作法。
2010年以来,越城区深耕“契约化”共建,但在提升城市社区党建整体水平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契约化”共建遭遇了“坚守与迭代”的瓶颈期和停滞期。如何把“契约化”共建体系渗透到基层社区党建的“神经末梢”,成为高水平推进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质效的助推器,力促“契约化”共建二次攀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越城区委迅速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一起实施的“契约化”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机制,出台“契约化”共建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比赛评优打造一批共建精品项目和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契约化”共建的标准体系,扎实开展共建“八大行动”;开发推广“浙里共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契约共建、人人契约、民生集市、点亮心愿、契约共富、党群地图”六大子场景建设;构建“区中心—镇街‘四平台’—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楼道党小组”的五级组织架构,整合力量,完善区域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作用,引导动员更多的人员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连日来,越城区“契约化”共建不断扩面提升。审批设立越城区“契约化”共建工作指导中心,成立越城区“契约化”共建研究所,下派共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区委、镇街党(工)委、村社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四级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出台10项“履约践约”制度规范,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1+3+N”的“红管家”议事模式……一项项扎实的整改举措推动“契约化”共建“二次攀高”。
2021年,“契约化”共建多元参与机制被浙江省委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契约化”党建被列入浙江省基层党建“金名片”,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在“契约化”共建引领下,越城区城市基层党建组织力显著增强、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近期,绍兴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深化城市基层“契约化”共建现场会,在全市面上作进一步深化推广,“契约化”共建从一地之计上升到全城之策,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下一步,越城区将牢牢把握“全覆盖、标准化、智能化”的总要求,全面聚焦“契约化”共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推动“契约化”共建向纵深发展,持续擦亮“契约化”党建“金名片”。(俞小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