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村里来了共富“智囊团”
“这批高山杜鹃苗近十个品种的成活率超过了50%。”远在昆明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章成君看到陶华强上传的照片后,作出初步判断。听到这个结论,陶华强终于安下心来。
陶华强是浙江某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返乡创业后,在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洋中山承包了一片香榧林。这批高山杜鹃苗就种在香榧林里,有1000多亩,是稽东镇2021年11月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引进的,共有近50个品种。“经历今年夏天的罕见高温考验,这批杜鹃苗还有这么高的存活率,太不容易了。”陶华强感叹,高山杜鹃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第一轮的试种已达到品种筛选的目的,也增强了他们接下来的扩种信心。
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新品种,为何栽种到柯桥南部山区的山坡上?稽东镇农办主任李琴告诉记者,该镇许多村庄地处小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方式受限。要致富,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绿色产业,但一直以来缺乏好项目。大约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稽东镇对接上了章成君。当时,章成君团队的高山杜鹃新优品种产业化项目正在寻找合作方,双方一拍即合。
一朵杜鹃看共富。作为绍兴持续擦亮“农民创业就业”金名片的一个典型项目,2022年6月,稽东镇的高山杜鹃新优品种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绍兴首届“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引进高山杜鹃新品种后,章成君团队经常来现场‘把脉’。有‘智囊团’把关,不仅香榧产业得到了发展,还打开了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李琴说。
目前,该种植基地已为当地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谈起今后的发展,陶华强信心满满,准备联合各村,把栽培技术教给更多村民,同时打造高山杜鹃特色景观带,带动生态旅游。
近年来,绍兴各地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四大行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在浙江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选拔工作,评选产生首批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208名。在率先成立绍兴市大学生农创客联合会基础上,绍兴诸暨市、新昌县相继成立大学生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大学生农创客累计超过3000名。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创建浙江省高品质农业绿色科技示范基地59家。同时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累计获得乡贤资助3.4亿元,通过乡贤引入社会资本达67.6亿元。
“我们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引育,聚焦现代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持续擦亮‘农民创业就业’这张金名片,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农民是主力军,全市各地将合力推进城市优质资源向镇村下沉,着力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支撑,支持更多科研人员带技术、带项目投身乡村振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象山:绿色网箱助推生态富民
- 人民网宁波9月8日电 (孙鹏)日前,在浙江省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西沪港网箱养殖区域,一方方橙黄色的养殖设施有序排列在蔚蓝的海面上,成为斑斓海岸线一道亮丽的风景。改造投用这种高科技配置的环保新型网箱,是今年高泥村打造“未来乡村”的标志性场景之一。 据悉,这种24×24米的新型网箱用的是环保复合型新材料,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鱼苗成活率提升近30%,生产效益从600元/平方米提高至1000元/平方米,还改善了养殖户的海上居住条件,其房间从原来的“单间”扩充为两室两厅,面积超过80平方米。…
- 急难愁盼|偏远山村水利设施损坏 一条留言助力解决农作物灌溉难题
-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网友郑先生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了自己所在村大溪边乡大桥头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设施损坏、农作物无法灌溉的问题。 “开化县大溪边乡大桥头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设施损坏和水渠至今无人保养……”郑先生表示,今年旱灾特别严重,村里的老百姓都在积极抗旱,“这次我回家也帮助父亲抗旱,看到田野里的农作物缺水非常严重,如果再不积极自救,那今年损失比较严重……” 同时,郑先生在留言中提到,在自救过程中,他发现村里很多水利设施损坏无法使用,这让老百姓辛苦种起来的农作物无法灌溉,“希望乡村干部帮助老百姓抗旱救灾。” 点击查看留言及回复。…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