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暖意在社区里涌动(民生观)

邻里间的相互帮衬,有人先迈一步,自然就会有更多人跟上
有次采访,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九圣祠社区,碰到一名70多岁的志愿者闫英。从长春市金属线材厂退休后,闫大爷“舍不得老本行”,主动帮居民搞起了维修,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其间,不少受他帮助的邻居也陆续加入助人队伍,维修、保洁、助老、扶幼……老小区里,多了一群热心人。
这事想想,挺有意思。
大爷是个好心人更是细心人。修理孩子的玩具车、给燃气灶换电池、疏通下水道……居家生活,有时把人绊住的,正是这些“找人嫌麻烦,自己摆不平”的琐碎事儿。可在老修理工闫大爷眼里,这些可谓“拿手活儿”。大爷有心琢磨邻里需求,有意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社区继续发光发热。
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浙江“板报爷爷”陈立勋,发现村民获知信息渠道有限,用600多期黑板报传播政策和资讯;安徽合肥一家小店,连续几年为有困难的顾客提供一份免费早餐。事情本身不大,可用心助人和经年坚持却不易。这些细小又绵长的暖意,值得称道。
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可见向上向善之心不孤。乐于助人,这种精神本身便极有感染力。社区里的志愿者,有闫大爷号召来的牌友,“闲着没事,跟我修东西去”;也有本没接触、主动询问“您看,我能干点啥的”的居民。用大爷的话讲,“不知啥时候起,人就这么多了。”邻里间的相互帮衬,有人先迈一步,自然就会有更多人跟上。从小处看,这是大家彼此搭把手的扶持;往大处讲,这是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尝试。
呵护居民向上向善之心,也需社区适时作为。如今,闫大爷多了新身份——小区党支部书记,这是认可也是鼓励。志愿马甲、服务积分、荣誉奖励……社区对志愿者群体日渐关注,但仍有再进一步的空间。一方面,搭建社区志愿平台。给热心人一起做事的归属感,志愿服务自然更可持续。另一方面,为“服务者”做好服务。小到一个维修工具箱,大到保障激励政策,呵护向上向善之心,需要社区扎实调研、配套服务、形成机制。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更多暖意在社区里涌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1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年底讨薪难?“金牌调解”让群众不再忧“薪”
- 年关将至,又到欠薪高发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及时、足额收到工钱成了务工人员的期盼。眼下,很多在外务工人员正考虑着什么时候返乡,但几家欢喜几家愁,依然有一部分农民工还在讨薪路上奋战着。…
- 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单位名单发布 浙江这些单位榜上有名
- 人民网杭州1月4日电 (记者张丽玮)日前,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单位名单发布。此次公布的名单综合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近一年来的回复率、群众满意度等热力指数,着重突出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依托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展网上群众工作情况,筛选出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实干担当单位”“汇智为民单位”,覆盖中央部委有关部门、各地职能单位、各地留言办理单位。 在面向省市县三级留言办理单位设置的“民心汇聚单位”名单中,浙江省委书记、省长板块办理单位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督查室、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信访局,均入围了省级分设“省级满意top15名单”。…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