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古遗产 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论坛在杭州良渚举行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4月12日,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来临前,为促进中国考古遗产地的交流与合作、响应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开展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的号召,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创享过去的未来:变革中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主题论坛在杭州良渚举行。
活动现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此次论坛作为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系列主题活动的首场活动,聚焦考古遗产,回应“变革中的文化遗产”这一年度主题,探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与实践,特别关注考古遗产应对挑战的韧性能力建设与创新发展。
活动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介绍了三十年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此次论坛既是基于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阐释,更是着眼于目前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未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将持续支持相关遗产地发展,推动考古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努力让考古遗产活起来。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就浙江考古遗址的保护利用实践和以多层级考古遗址公园为支撑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浙江方案”进行介绍,并指出接下来,在浙江文博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全省将更加凸显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地位,进一步擦亮“文明之源耀浙江”的品牌。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表示,管委会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聆听吸纳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构建起可持续的遗产保护行动目标与体系,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与部分遗址类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代表,围绕“变革中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这一议题,展开多维度的交流与研讨。
在当天上午的主题报告中,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作为引言人,分享了关于“变革中的考古遗产”的思考以及举办此次论坛的主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制度、理念与方法分享了各自观点与研究成果,并结合各自研究方向讨论了中国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前景。
当天下午,来自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代表介绍了相关遗产地近年来的保护利用实践,特别是考古成果在遗产地发展中的创新转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从城市遗址到陵寝墓葬,从跨国线路到遗产运河,从单体遗产到系列遗产,这些重要的考古遗产在世界遗产的舞台上共同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商议形成了关于推动成立中国古迹遗址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联合提议,专委会筹建旨在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考古遗产保护管理前沿探索,特别是密切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的联系,拓宽考古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彰显中国考古遗产品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揭晓
- 人民网台州4月10日电 (记者郭扬)一年前,在朱自清先生来浙江临海任教100周年之际,临海市设立了以朱自清命名的综合性文学奖项——朱自清文学奖。 一年后,13位作家的作品从3789篇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既有业界大拿,也有千禧一辈的新苗。…
- 以文为媒 首届“朱自清文学周”在浙江启幕
- 人民网台州4月10日电 (记者郭扬)为纪念朱自清先生,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朱自清文学周”系列活动今天上午在浙江临海启幕。来自各地的文学大咖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沿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回溯他在临海留下的点点滴滴,同时围绕“朱自清先生文风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临海城市气质与朱自清文人气质的契合之处”等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助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台州中学志山教学楼墙面上,赫然刻着文章《匆匆》的语句,这正是朱自清在该校(前身为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时留下的名篇。…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