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运故事㉟
沈国正:为来杭外籍友人提供“最优”网络保障

亚运村是杭州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是成功举办各项赛事的重要保障。该亚运村主要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国际和公共区共108幢建筑组成。2023年9月,这座现代化“村庄”将迎来各国友人居住体验。
亚运村运动员村1号地块。杭州亚组委供图
“亚运村的网络快不快、好不好,将很大程度影响到各国友人的居住体验。”参与亚运村网络建设的杭州移动工作人员沈国正介绍,亚运村要面向全亚洲的人群,考虑到了全网络的覆盖。亚运村首先建设了4.9G和2.6G两个频段,这也是人们日常使用较多的5G的两个频段;针对4G网络,建设了一套FDD1800频段;考虑到部分亚洲国家的手机制式只支持2G频段,亚运村还额外建设了一套支持2G通信的网络频段。“常规的居民区网络覆盖我们可能只建设一张‘网’,因为国内居民大部分使用的手机都支持4G网或5G网。”沈国正说,相对于居民区,亚运村的网络覆盖层级和要求都更高。
此外,亚运村还配备了很多创新应用,如裸眼3D、饮食物流管理等。“这些应用要求我们使用一些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比常规的居民区更高。”沈国正说。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不仅是亚运村,沈国正还参与了“亚运三馆”的网络建设。“亚运三馆”包括杭州奥体中心的体育馆(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综合训练馆(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为了使工作人员和观众在比赛期间的网络得到保障,“亚运三馆”在网络设备方面也有所“加码”。
“比如奥体中心体育馆,除了建设宏站覆盖,我们还在场馆周边建设了30个智慧灯杆型微站。微站可以吸收场馆平台上的话务量,同时可以对网络覆盖薄弱的区域进行定点补强。”沈国正说,“此前,奥体中心体育馆通过了CBA总决赛的考验,在高网络负荷下也能给到观众很好的体验。”
奥体中心体育馆外安装的智慧灯杆型微站。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往期回顾:
我的亚运故事㉜|陈佳莹:从G20到亚运会 西湖女子巡逻队逐光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㉔|罗欣:从“运动员”到“教练” 为孩子种下“亚运种子”
我的亚运故事⑰|郑红梅:“数字化”+“机械化” “红旗班”高效保障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语小课堂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