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1+X”托管服務 讓課后活動也能“詩情畫意”

9月13日下午4點多,在杭州桐廬徐凝小學教學樓4樓的一間教室裡,又傳出朗朗書聲。
“小書童”們身著漢服,頭戴帽子,端坐桌前,書桌上放著《論語》與書簡﹔徐凝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種麗也身著漢服,手拿教尺,站在學生中間。師生共同誦讀、吟唱《周南·桃夭》。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吟誦后,種麗為學生們講解詩歌的含義。
這是徐凝小學課后拓展性服務課程之一——徐凝古詩文大講堂,這樣的場景也已成為學校的課后“美景”之一。作為全縣唯一一所以詩人命名的學校,徐凝小學從“詩意文化”入手,作為其特色課后服務。
“結合學校特色,我們開設了這程門課。在這個大講堂裡,我與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汲取先賢的智慧,既提升了內涵,又在孩子心中種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種麗說,課后服務課程雖然隻有1小時,但日積月累也能潛移默化孩子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層次。
為此,種麗還調整了課時與備課內容,選擇難度低、適合小學生誦讀的詩歌,配以古樂或敲擊空靈鼓,精心營造書香盈盈的育人氛圍,讓學生在高雅健康的環境中接受國學的熏陶。
落實“雙減”政策是“硬規定”,如何在落實中實現“軟著陸”?徐凝小學以詩意文化為核心,設計了“六意”課程體系,旨在培養正、朴、真、美、創、健的詩意少年。“課后服務給我們課程體系的實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此,我們在做好‘1’的基礎上,從特色、特長兩個維度設計了多門課后拓展性服務課程。”徐凝小學副校長吳群建說。
記者了解到,徐凝小學開設了古詩文大講堂、孝文化、科技模型教育等特色類課程以及體藝、書法、繪畫等特長類課程。
“媽媽之前給我報了補習班,但我更喜歡放學后學校裡的生活,我可以跟小朋友畫畫、跳舞、唱歌,還能跟種老師學習古詩文。”三年級學生張楚怡說。全新的政策,讓學生更期待下學后的生活。目前,徐凝小學超90%的學生報名參與“1+X”課后服務。
吳群建說,“1+X”課后服務已經實施一周,學校也將不斷優化課程設計與課堂安排,開辟形式多樣的拓展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后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