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余杭:“西部富美”行動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秦文
2021年11月05日15:3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十四五”開局之年,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使命。今年7月,浙江省確定了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6大領域和28個首批試點,各地陸續吹響了行動號角。在杭州市余杭區,一場名為“西部富美‘1355’”的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2021中國縣域綜合實力排名榜上,余杭區位列全國第五、浙江第一。提到它,有人會想起“清北碩博任職余杭街道”“余杭年薪18萬招募農村職業經理人”等話題。余杭區下轄7個街道5個鎮,后者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富美‘1355’”行動中的第一個“5”便是指惠及西部5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和瓶窯鎮苕溪以北區域),兼顧其他農村地區。而該行動的目標就是:縮小城鄉差距,讓城市和鄉村“融合發展、比翼齊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

余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人民網 章勇濤攝

綠葉子變成“金葉子”

茶產業“跑”出加速度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在余杭區徑山鎮徑山村,一條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即將“通達羅馬”。

村庄森林覆蓋率達96%、茶園數量超過3000畝,生態環境優越的徑山村,被譽為“杭州后花園”,當地盛產的徑山茶已有1280余年發展歷史,並於2014年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近兩年,余杭區以徑山茶為主導產業,依托34.5萬畝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建成全國高端精品茶生產區、全國茶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國城郊型鄉村振興引領區和國際禪茶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標,圍繞“種茶、做茶、賣茶、講茶”四篇文章,深入挖掘弘揚徑山茶的歷史文化,全面推動茶葉生態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茶旅融合發展。2020年,徑山茶品牌價值超過25億元,產業園主導產業產值達47.91億元,帶動3.7萬人增收致富。

徑山茶園。余杭區農業農村局供圖

金秋時節,漫步在群山環抱的徑山村,伴著泉水淙淙聲穿過一幢幢別致的小樓,循著禪村十景體悟“禪茶文化”,在文化禮堂感受非遺手藝,住精品民宿悠享愜意假期,這是許多游客來到這座“禪茶第一村”的旅行體驗。今年國慶假期,徑山村舉辦了禪村第二屆喫茶節,超過5萬名游客紛至沓來。對於一個小山村而言,如何全方位滿足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吃住游需求,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目前,徑山村已有精品民宿7家、農家樂經營戶86家。村子北邊,正在建設的第二期安置房已初具雛形。村黨總支書記俞榮華表示,二期安置房共有25戶,預計明年完工,屆時村裡的旅游接待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徑山鎮徑山村。人民網 秦文攝

民宿農家樂精品化提升

“過境游”變“客人留”

據了解,余杭區共有700余家民宿和農家樂,其中超過80%集中在西部五鎮﹔然而,由於余杭距離市區較近,存在著“市民游客當天往返、不住宿”的“過境游”現象,同時整體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都有待提升。余杭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表示,通過“西部富美”行動,將重點實施10個高質量發展項目,其中之一便是“百村百園百宿”項目——聚焦百村經濟發展、百園農業提升、百家民宿(農家樂)精品打造,“在現有基礎上,我們將通過政策引導經營戶提升民宿(農家樂)的檔次和品質。”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發布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余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成功上榜。相較徑山村依托茶產業、禪茶文化發展旅游經濟,“兄弟村”小古城村走出了一條更現代的旅游發展路子。彩虹滑道、古精靈樂園、燒烤區、苕溪戲水區、小野營地、徑山綠道……走進小古城村,沿途諸多的景點和體驗項目讓游客放慢了腳步。

徑山鎮小古城村陽光菜園。人民網 秦文攝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近年來,小古城村堅持“兩山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托小古城的遺址文化、村落文化和現代旅游文化,積極培育農旅產業,大力發展新型鄉村旅游經濟。2018年,小古城村成立小古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第二年,面向全國高薪聘請農村職業經理人。之后,隨著一系列娛樂體驗項目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在村裡停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辦民宿、農家樂的村民腰包漸漸鼓了起來,旅游公司的收入逐年增加。“旅游公司第一年營業收入是70余萬元,第二年120余萬元。剛開始我們都不收門票,而今年國慶節期間僅門票收入都有47萬元,1月到10月的總收入已達到200萬元。”小古城村黨委書記林國榮說。

農文旅融合發展豐富旅游業態

“衛星辦公”盤活非假日經濟

“要讓游客從待1天到待3天,來了還想再來。”余杭區鸕鳥鎮山溝溝村黨委書記鄭偉提出了更高的目標。鸕鳥鎮位於杭州市余杭區西北部,是全區唯一沒有工業園區的生態旅游型鄉鎮。除了最為出名的4A級景區——山溝溝景區,山溝溝村還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紅色舊址、非遺技藝、百年古樹、老屋等。近年來,山溝溝村通過整合自然風光、紅色精神、農副產品、非遺技藝、傳統手工等多種資源,進行系統規劃,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體驗傳統農事活動、感受革命舊址氣息、於青山之間領略鸕鳥風情,今年春節,超過10萬人參與了當地的“山溝溝裡過大年”活動。

鸕鳥鎮山溝溝村。人民網 秦文攝

除了節假日和周末迎接八方游客外,山溝溝村還開發出“衛星辦公”旅游項目。10月的一個周三早晨,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團隊趕到了村裡的竹與墅民宿。放下行李,團隊成員有的吃起了民宿的早餐,有的打開電腦開始了工作。“這邊風景很好,沒有城市的喧囂,每次過來都是一次攻關之旅,我們調度最精銳的研發團隊在這裡開發一些核心項目。”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已經是他們第5次來竹與墅,3到7天的遠程集中辦公,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將辦公、團建、度假有效結合起來,釋放了員工的壓力,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

開發“衛星辦公”旅游項目,盤活非假日經濟。山溝溝村相關負責人認為,“衛星辦公”模式在國外已有先例,余杭區西部五鎮自然環境優美,離市區較近,但往往在節假日才迎來客流高峰,工作日期間游客較少,民宿入住率很低,具備了給城市企業開展“衛星辦公”的條件。作為山溝溝村第一家試點民宿,目前竹與墅已經對接了3家杭州企業,“今年我們店的整體入住率維持在70%,算是比較不錯的成績。”竹與墅老板施愛琴笑著說。

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鸕鳥鎮的蜜梨產業也“結”出了累累碩果。“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鸕鳥,我們的果農在田間地頭就能把梨子賣出去,並且還供不應求。”杭州余杭三水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表示,鸕鳥蜜梨從農產品變成旅游產品后,收獲了銷路不愁、產值增加的好處,但依然面臨著品質好的產量少、產量高的單價低的問題。

“科技小院”賦能現代農業

“累累碩果”壓枝頭

2020年8月,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落戶鸕鳥鎮,以專家團隊進駐和科技人員常駐的方式,為鸕鳥蜜梨“看診把脈、對症下藥”。浙江大學博士付浩然是科技小院的主要負責人:“經過一年的初步實驗結果,我們根據當地土壤情況配制出的肥料,能有效提升蜜梨產量10%至20%,糖度提高0.5度。”

據了解,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以三水果業為建設主體,聯合當地農戶,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建,發揮科技與產業結合的優勢,圍繞梨園土壤調查及肥力提升、梨樹專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術研發、梨果營養生物強化等技術內容開展合作,探索“梨—羊—草”種養結合模式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后預計能使當地產業增收1300多萬元。陳波表示,“科技小院”的到來促進了蜜梨種植的科學化、標准化,接下來將根據果農的種植規模實施“小戶網格化、中戶變大戶”的引導政策,進一步提升農業效率和集約化程度。

坐落於鸕鳥鎮的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余杭區農業農村局供圖

毛竹林下種黃精

三葉青不改青山顏

從鸕鳥鎮沿著北苕溪溯游而上,很快就進入了余杭區西北門戶百丈鎮。青山秀水、竹林如海,百丈鎮是遠近聞名的“浙江省毛竹之鄉”,毛竹林面積達5.5萬畝,成竹售賣和竹制品加工一度成為當地農戶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近年來毛竹價格不景氣,經濟效益下降,利用林下空間發展中草藥種植,成了百丈鎮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在百丈鎮半山村一個黃精種植示范基地,兩年前種下的50畝黃精已經可以收獲,但是種植戶余林水卻並不著急:“黃精栽培2到3年才能收獲,當初從農業公司拿苗的時候,他們就承諾了3年后統一收購,並且現在黃精的價格呈上漲趨勢,再種一年產量也會增加,到時候收益會更可觀。”

自2018年起,百丈鎮與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深入開展校地合作,邀請專家現場調研指導,因地制宜制定了林下經濟的發展規劃。經過廣泛論証,最終選擇了黃精、三葉青等適應性強、效益好、前景廣的多種經濟作物進行試點推廣。像余林水家這種規模較大的黃精種植示范基地,百丈鎮共有5個,面積超過400畝,此外還有40余戶村民也在進行小規模種植。作為一味中醫常見藥材,同時又具備食用價值,黃精的市場需求量相當可觀。從最開始政府、企業、高校的種植培訓和收購承諾,到如今黃精價格漸漸走高,作為黨員帶頭戶的余林水,信心越來越足。

半山村牛角嶺黃精種植示范基地。人民網 秦文攝

在百丈鎮溪口村海拔700余米的高山上,一個現代農業園區為青山又披上了一件“綠衣”,這裡種植著能給當地帶來約500萬元年經濟收益的傳統中草藥三葉青。近年來,園區企業杭州三葉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浙江三葉青的高效產出,解決了國內人工種植浙江三葉青存活率低、藥用價值部分成果率極低的難題,並進行產業化人工種植。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高標准種植基地正在向外拓展,“我們希望拓寬中藥材銷路,擴大種植規模,帶動鄉村老百姓共同富裕。”

今年10月,溪口村的現代農業園區又添了一個新地標——杭州三葉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院士指導站。百丈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院士指導站的建立,能進一步幫助百丈鎮借助高校豐富的智力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挖掘校地合作潛力,為百丈的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

踐行“兩山”轉化,致力“西部富美”。當前,余杭區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通過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文旅融合、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助力余杭西部成為鄉村振興樣板。

(責編:秦文、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