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溫州五馬街“蘇醒”記:留住鄉愁 讓文化“活”起來

方彭依夢
2021年11月25日15:44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五馬街的人氣越來越旺了!”周末,張先生帶著朋友來到溫州市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游玩時不禁感嘆,“老街經過改造后煥然一新,可逛的地方也變多了。”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五馬街作為溫州古城商業中心,早在1984年就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同時獲評首批國家級步行街。這條承載了無數海內外溫州人鄉愁記憶的老街,是溫州老城商業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的地域,素有“溫州第一街”的美譽。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上的五馬奔騰銅雕。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一排排民國風格騎樓古建筑,一串串溫州皮紙扎成的大紅燈籠,一個個四處穿梭的網紅直播機位,一台台街頭流行音樂路演……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新老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感受著別樣的街區體驗。很難想象,在改造提升前,這裡曾被許多溫州人調侃為“本地人不願意來,外地人來了不如不來”的地方。

探索“后巷經濟”模式

重塑老街“新生命”

溫州是個華僑多、外出經商人員多的城市。因遠離故土,溫州人的故鄉情懷很是濃厚。但是,由於改造前的五馬街總長度隻有424米,走完整條街區僅需十分鐘,遠遠達不到市民、游客“逛”的體驗需求。加之受基礎設施配套落后、商圈業態層次較低、文化特性展示不足等因素制約,五馬街曾一度人氣蕭條,不復當年繁華。因此,整條街區的改造升級工作顯得格外重要。

為重建街區風貌、重煥老街生機,溫州市區兩級政府把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精建精美”的主陣地,力求將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成為極具鄉愁代表的特色街區、時尚潮流的的商圈、智慧便捷的消費場景和便利親民的文旅場所,使其成為海內外溫州人共建共享、常去常新的“城市客廳”。

“我的童年和大多數溫州人一樣,去一趟五馬街就等於進城。小孩子們都喜歡五馬街上的老鍋貼、冰橄欖、哈哈鏡。長輩們給我講的‘五匹馬’的來歷、王羲之的典故、吳百亨的傳奇等歷史故事,成為我這個‘溫州娒’印象裡最濃的‘城底’記憶。”溫州市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負責人說,“在遍布海內外的溫州人心中,五馬街佔有很大分量。因此,市、區兩級領導果斷決策把街區改造的第一站選在了這裡,以甌越文化為引領,不斷復興文商旅融合的溫州古城‘南市’這一功能區。”

五馬后巷小吃街激活了街區“夜經濟”。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供圖

2017年,按照全域謀劃和歷史文化街區三年行動計劃總體安排,溫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由鹿城區委區政府負責落實,對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改造,將蟬街、五馬街、公園路連為一體,同時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打造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主動脈”。近年來,通過改造升級,目前已形成以五馬街、蟬街、公園路1.4公裡步行路段為主軸,14條背街小巷為脈絡的新五馬商圈,商業經營面積已從5萬平方米增加到23萬平方米,實現從一條街到一個街區的轉變。“今年在3條主街的基礎上,我們加大了對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積極探索‘后巷經濟’模式,進一步增強后巷經濟對消費的帶動性作用,個性化打造五馬后巷、紗帽河四十四弄、登選坊、公安路、儒英坊等主街后巷。”歷史街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政府讓利優惠260萬元,推出扶持政策6個,全方位助推‘后巷經濟’發展。”

此外,為優化街區業態,地方政府採取了統一征收、租賃以及業態調整審批等多種方式,整合街區商業資源,從不同角度制定業態優化措施。“我們通過政策扶持、服務優化、柔性監管等方式,讓街區商家享受到更好的營商環境。”相關負責人說,“根據五馬歷史文化商圈整體業態規劃,實施業態培育計劃,對不同區域的后巷業態進行‘腳本設定’,根據現有經營狀況及市場需求對商鋪業態准入進行動態調整。”

據了解,目前街區已成功吸引了58位、平均年齡33歲的創業者入駐。

紗帽河四十四弄。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隨著紗帽河、解放街正式開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以更加多元的街區風貌,迎接慕名而來的游客們。據統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接待游客達105萬人次。如今,整個街區已形成公安路子城品質生活街、五馬后巷“士林夜市”一條街、紗帽河四十四弄時尚休閑花園街、儒英坊民宿非遺特色街、府學巷名城廣場國潮品牌街、壬子巷健康美食林等六大主題,打造了1.8萬平方米的后巷業態空間。在特色業態方面,通過提升配套條件、個性化打造后巷業態,將主街的消費業態逐步向后巷延伸,從而形成更大區域的消費體量,成為步行主街業態的有力補充。

留住溫州韻味

文化“喚醒”城市記憶

坐落於五馬街西口的“老香山”總店,是該街區的地標性建筑。樓宇上方“1868”的歷史年份喚醒了老街的百年記憶。“尊重歷史,尊重地方文化。”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五馬街改造提升的手法主要是“清理修繕”,拆除無序店招,以整幢或整組為單位修復巴洛克式建筑外立面,“我們面前的‘老香山’這棟樓,它在民國時期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街區改造工程以“微改造、有機更新”為理念,以溫州民國晚清時期的建筑風貌為原型,先后實施了蟬街、五馬街、公園路等九大工程項目,以“工匠精神”精心雕琢每條街巷、每幢建筑的“一磚一瓦”,最大程度還原建筑原貌,傳承歷史文脈。其中,歷史建筑以原始照片或史料記載為依據進行復刻,對不協調的現代建筑,則依據周邊歷史建筑的風格予以改造提升。“啟動改造工作之初,我們做了詳細調查,就是為了保留‘原汁原味’的溫州韻味。”據歷史街區負責人介紹,街區改造主要通過構建特色建筑“博物館”、“原材料”修復“原面貌”、“老匠人”還原“老工藝”等方式來堅持街區的風貌修復。據統計,目前該街區已修復傳統街巷11條,活化文保建筑和歷史建筑23幢,改造不和諧建筑262幢。其中,蟬街、公園路西段等一部分現代建筑街巷,通過增建騎樓等古建元素的復刻,成本低、效果好,將現代建筑充分融入到了歷史街區風貌中。

街區特色建筑。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現在的溫州市第八中學曾是溫州科舉試院,為明清兩代浙江選拔人才的地方考場。”據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蟬街改造工程現場,有專家發現了清嘉慶年間的《修試院古碑記》石碑,這是溫州科舉文化的實物見証,進一步証實溫州市第八中學附近是溫州古考試院址,“石碑上篆刻的年份為1818年,發現石碑是在2018年。200年后,當在街區改造工作中意外挖出這塊石碑時,大家都很激動,仿佛在以這種方式和歷史對話。”

石碑旁邊是溫州科舉試院展示館,館內集中展示了溫州狀元文化和書院文化。類似的社區博物館在該街區還有很多。“按照‘一館一主題’的思路,我們先后打造了溫州科舉試院展示館、東山書院、溫州城區革命歷史館等7個文化展示精品項目,全景式展示溫州科舉、永嘉學派、紅色革命等文化內容,成為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的社區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工程未動,文化先行。我們堅持文化為魂,在改造前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對街區的人文景觀與建筑特色進行了研究、挖掘,不斷汲取溫州近1700年郡城文化精髓,形成了街區復興的文化劇本,為工程設計提供藍本。”

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條小巷中,一家以體驗非遺項目為主題的小店吸引著許多游客。在店裡,游客可通過制作皮紙心燈、甌窯,體驗活字印刷、造紙等中國傳統技藝,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我們利用街區資源整合過程中新增的商業面積,開展重點巷弄空間藝術提升,鼓勵和引導非遺產業、藝術人才聚集,著力打造溫州‘百工之鄉’的體驗平台和展示窗口,不斷營造文化氛圍,吸引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入駐街區。”歷史街區相關負責人說。

在街區店鋪中可制作皮紙心燈,體驗非遺文化。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打造特色文旅IP

數字化賦能智慧街區

經過改造提升,如今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游客量有了明顯提升。如何讓游客在街區停留更多時間,如何變“來了不如不來”為“來了還想再來”,成為街區需要探索的課題。上文中提及的“文化劇本”,則成為解鎖街區文旅融合發展的“金鑰匙”。

“為了讓游客體驗更加豐富,我們從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溫州開埠、歷史名人等角度切入,並植入工程設計方案,成功打造了‘蟬街-五馬街十二景’‘公園路十景’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游線,形成了研究古城人文景觀、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傳統非遺技藝、城區革命歷史等4條特色研學線路。”據歷史街區負責人介紹,建立文化陣地,創新推廣文化品牌十分關鍵。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紀念館是城區革命歷史特色研學線路中的一個參觀點。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據了解,街區通過與流行音樂協會等文化組織合作,定期舉辦街頭藝術演出、流行音樂路演等活動﹔通過與協會、高校簽訂共建協議,陸續推出中國紳裝節、農產品嘉年華等一系列品牌主題活動﹔通過與企業、商戶以及各類社會團體有效聯動,常態化舉辦街區文化節事活動,持續打響“南戲故裡”“東山講堂”“溫州三十六坊”等文化品牌。“南戲誕生於溫州,因此我們在街區文化打造上也加強了與南戲的互動。”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據了解,截至目前,街區已陸續推出60余台南戲演出活動,深受市民、游客喜愛。其中《古樓四方聽南戲》實景劇獲評2020浙江最受歡迎原創演藝節目。

街區推出的南戲演出活動。朱鬆生攝

此外,街區上一處四面透明的“玻璃房”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由溫州市委網信辦打造的“遇見·五馬”直播間。“直播間不定期邀請外籍網紅主播與本地民俗專家學者、非遺大師進行對話互動,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將甌繡、甌窯、南戲等溫州傳統文化推介給世界各國觀眾。目前,直播間已成為街區的‘網紅打卡點’。”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去年7月“young朋友in溫州”網絡國際傳播活動在溫州啟幕后,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和網紅達人紛紛來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親身體驗地道的“溫州味”,感受獨特的甌越文化。

“遇見·五馬”直播間。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后巷經濟這篇文章,充分考慮公園路歷史建筑鄭氏民居等場所,結合建筑特色,定期開展國內外名家大師作品發布會,打造溫州極具文化底蘊的首秀首展平台和文化場館。”圍繞街區改造以及特色文旅IP的打造,歷史街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計劃,“我們將繼續做好街區重要節點的文化提升和風貌整治,串聯起九山書會與鬆台廣場的連接,形成更為完整的文旅路線,打造休閑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時還將與專業建設團隊、運營團隊進行對接,計劃打造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商圈。”

據了解,改造提升后的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新增了近20萬平方米商業空間,去年接待游客量超2000萬人次,今年日人流量最高達20萬人次。游客越來越多,如何更好管理街區成為新課題。

今年8月,由鹿城區委宣傳部(網信辦)和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聯合打造的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正式投用。這是一個融合政法、公安、行政執法、應急管理等多部門的社會治理智慧平台,通過對大數據、人工智能AI算法、5G及可視化等科技的綜合運用,動態感知城市社會治理全域數據,賦能智能城市應用。

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歷史街區網絡綜合治理指揮中心。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我們利用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數據平台對整個街區進行動態監測。”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歷史街區網絡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熱力圖、流量監控等實時數據反饋,可以在第一時間向人流量聚集的場域增派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叫停演出或延長節目時間間隔,並在一些重要街區路口,實施“人牆式”導流措施,確保秩序井然,街區管理更加直觀有效。

穿過街區,游客們正等待與“網紅”五馬奔騰銅雕合影。“現在的五馬街,好吃好玩又好逛。”溫州市民潘女士說,“平時有空就會帶著孩子過來參加街區組織的一些活動。近距離感受非遺、‘觸摸’歷史,有助於孩子從小了解本地的傳統文化,這非常重要。”當前,有關溫州的城市記憶和文化脈絡正隨著互聯網的觸角融入每一位溫州人的生活,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也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溫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責編:方彭依夢、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