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線上面對面 看病不出島
“頭暈的症狀有多久了?身體還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嗎?”
“半個月前就經常頭暈了,有時候晚上還會失眠。剛才到衛生院時測了一次血壓,數值也偏高。”
近日,家住舟山普陀東極島的吳愛琴來到東極鎮中心衛生院遠程醫療服務站,在電腦前與普陀醫院心內科醫生王文娜進行了一次網上會診。
對病情進行詳細詢問后,再根據吳愛琴在衛生院檢查的數據,很快,王文娜為吳愛琴做出了診斷,並通過遠程診療系統打印成紙質診斷書交給了吳愛琴。
“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看病,實在是太方便了!”吳愛琴點贊。
普陀區遠程放射診斷中心。普陀區衛健局供圖
普陀區島嶼眾多。過去,島民看病難始終是痛點——島民看病要坐船過海,路上少則半小時,多則兩三個小時,有時遇到台風等極端天氣甚至會停航,耽誤患者治療。
為破解這一難點堵點,讓“健康”延伸至所有住人島嶼,讓服務惠及每位海島居民,普陀區以醫共體試點建設為契機,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全面建立起“以區級醫院為龍頭、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金字塔組織體系。
針對患者困守小島得不到有效救助這一情況,普陀區用“數字化”將各個海島串聯起來,通過開設遠程專家門診、建立遠程急診平台、提升遠程影像服務等舉措,進一步提升醫共體內遠程醫療服務能級。當基層有緊急需要的時候,醫共體牽頭醫院專家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急救指導,提高病人救治率。目前,普陀區共建設37個遠程醫療服務中心(站點)、21個遠程心電診斷服務點和10個遠程放射診斷服務點。平台運行5年多來,累計服務超14萬人次。
此外,普陀區積極推動專家名醫下沉。由醫共體牽頭單位普陀人民醫院心內科、呼吸內科等科室主任擔任海島衛生院“第一院長”,業務骨干擔任“選派院長”,組團式提供精准醫療服務。
“專家就在家門口”的服務,為海島居民帶來了省心和安心。此前,一名85歲男性患者因反復胸悶、氣促半月加重3天到普陀區蝦峙鎮中心衛生院就診。當天坐專家門診的是選派院長林韓立。林韓立接診后,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仔細觀察患者體征,考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臟擴大等可能性導致心功能不全,雙側胸腔中大量積液,給予積極抗炎、平喘、糾正心功能不全治療,並立即行床邊胸腔穿刺置管術。術后,患者胸悶氣促得到明顯緩解。
這樣的手術,對於二、三級醫院來說,是一項較為成熟的臨床操作技術。但由於基層人員儲備少、技術支撐弱等原因,以往較少開展。隨著醫共體全面啟動、“名師帶徒”傾囊相授,一批優秀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逐漸展露頭角。在林韓立的帶領下,蝦峙鎮中心衛生院的年輕醫生也可以獨立成功實施胸腔穿刺置管術,及時減輕了患者痛苦,免去患者坐船奔波再去上級醫院就診的麻煩。
海島健康小屋。普陀區衛健局供圖
設備配置同樣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的關鍵一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裝備的升級,如升級彩色B超儀、DR機、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自主檢測設備等,極大減少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到上級醫院檢查需要支出的物力、人力成本。如今,普陀區在六橫、蝦峙、東極等懸水小島建設了9家健康小屋,以駐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為重點服務對象,配備了大量急救、醫療設備,極大提升了海島的就醫環境、應急救護和健康管理能力。
“如今,普陀的優質醫療資源由‘線下提供’向‘線上服務’轉變,提高了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有效破解了海島偏遠地區以往優質資源下沉不深、分級診療體系不清等問題,提升了醫療服務供給效率。”普陀區衛健局副局長汪雲明介紹,今后普陀區將繼續針對海島群眾就醫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不斷完善“網絡醫院”服務生態,構建以“群島網絡醫院”為依托、多種“互聯網+醫療”服務為延伸的“線上診療”新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