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非遺鰲魚燈“游”出鄉村文旅發展新天地

艾宇韜
2023年01月20日12:38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經歷了一夜的風雪,湖州市德清縣武康街道對河口村的清晨仍透露著些許刺骨的寒意。一碧如洗的晴空下,漫山的竹林被疾風吹得嘩嘩作響。

而在對河口村文化禮堂前,卻是一番暖意濃濃的景象。當天,一場“非遺傳承慶新春”活動正在舉行,不少民間書法家們在案頭揮毫潑墨,為當地村民寫“福”字、春聯。紅彤彤的燈籠下,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表演即將開場。

民間書法家們在案頭揮毫潑墨。人民網 艾宇韜攝

“好些時間都沒有這麼熱鬧過了。”鰲魚燈非遺傳承人楊水泉笑呵呵地說,前些年受防疫政策等方面的影響,村裡的文化活動規模都不大,“因此,為了今天這場表演,我提前好幾天就准備了起來,格外期待。正好又是過年,大家聚在一起熱鬧熱鬧。”

楊師傅介紹,作為一項花燈類民俗活動,鰲魚燈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燈頭如龍,燈身如魚,材料主要選擇當地的淡竹,劈成篾絲后配合的確涼布編扎而成,布料上還得繪畫魚鱗、吉祥、平安等字樣的圖畫。往年也隻有在農產豐收、傳統佳節這樣的重要日子裡才會對外表演,表達出對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美好生活的祝願。

鰲魚燈上色彩豐富的圖畫。人民網 艾宇韜攝

“鰲魚燈制作工序看似並不復雜,但其中魚頭、腰節、魚尾等各個部分的結構要求卻十分精細。許多地方隻有照著老燈的樣子現學現編。”這幾年,雖然鰲魚燈表演暫時被擱置,楊師傅卻把花燈的養護得很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拿出來逐個擦拭一遍。“遇上虫蛀這些情況,還要到山上尋找合適竹子,回家后劈成兩公分左右的篾片予以替換,使得原來的模樣不被破壞。如果鋼絲生鏽了,還要重新到五金店購買尺寸合適的。”

楊師傅展示鰲魚燈的結構樣貌。人民網 艾宇韜攝

“哎呀,光顧著聊天了,時間已經到了。”看見村裡“老熟人”陸續趕到,話匣子有點“剎不住車”的楊師傅隻得暫時作罷,往不遠處揮了揮手,呼喊著幾名少年將身旁的鰲魚燈高高舉起,“來來來,大家趕緊把隊形站好!注意腳下,路滑!”

隨即,在楊師傅的指導下,少年們沿著設計好的路線,來回轉動花燈的支撐柄,半空中的鰲魚燈也隨著少年們的舞步,有節奏地擺動起來。

少年們參與鰲魚燈表演。人民網 艾宇韜攝

“他們都是本地東風小學的學生,平時沒少練習。我對他們今天的表演還是很放心的。”楊師傅欣慰地說,為傳承這項地方非遺文化,他經常會到學校向學生們講述鰲魚燈的制作技法和歷史典故,也帶著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希望能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部分花燈上的彩繪圖案就是他們在課余時間畫上的,雖然比不上文化站裡的專業畫師,但也承載著他們對這項技藝的認可。”

學生練習鰲魚燈表演技法。趙寧攝

近年來,鰲魚燈遇上傳承瓶頸,加之演出場次減少,年輕一代很少能接觸到這項非遺文化,缺乏對其悠久歷史內涵的了解,也沒有急迫的保護意識。

“目前村裡還會這門制作手藝的隻剩下四五位老人。”作為其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年過六十的楊師傅也是各類活動的召集人、組織者,肩上的擔子也不小。

說話間,現場幾位受邀參觀表演的外籍高校教師對這場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大家的熱情邀請下,加入了鰲魚燈表演的隊伍。“隻有讓更多的人開始真正喜歡上這門技藝,鰲魚燈才能真正‘游’出一片新天地。”楊師傅介紹,自從鰲魚燈入選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自己也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邀請,從隔壁村舉辦的豐收慶典,到中國農民豐收節、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開幕式,鰲魚燈也漸漸從小山村走向了“大舞台”。

竹林間的特色民宿。受訪者供圖

同時,對河口村也在思考將鰲魚燈的文化影響力轉換為鄉村振興的原動力。當地淡竹資源豐富,樣式精美的鰲魚燈就以其為主要原料,楊師傅曾經取材的竹林,如今也開起了民宿,實現了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兼容。民宿主們也在不斷精益求精,將自家民宿的客房、大廳、景觀等進行全方位提升,融入當地特色文化,走上文旅致富之路。

採訪行將結束,楊師傅的電話又響了起來,“縣裡剛邀請我參加今年的新市蠶花廟會,我一定要好好展現展現我們村裡的發展新面貌,為新年開個好頭。”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