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藝術精品(藝海觀瀾)

楊霞雲
2023年03月24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才下春晚,就上‘村晚’”。作為演員,觀眾的喜愛就是對我們的鼓勵﹔持續培育新的觀眾群體,婺劇才會走得更遠。

  作為一名婺劇演員,能夠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我無上的光榮和一生難忘的記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讓身為文藝工作者的我們備受鼓舞,也更加認識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婺劇是我國古老的戲曲劇種,俗稱“金華戲”,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婺劇來自民間,接地氣,音樂高亢激越,動作夸張生動,表演風格粗獷有力,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和視覺上的沖擊。2006年浙江婺劇團成立50周年之際,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門發來賀信,勉勵浙婺把握時代脈搏,多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我14歲考入浙江婺劇團,主攻刀馬旦,青春是在練功房中度過的。跌扑滾翻的毯子功、刀槍劍戟的把子功,從早到晚,除了演出就是練功,連雙休日也很少休息。歇下兩三天,就心發慌,不知道腿還能不能抬,手上的花槍會不會掉。每編排一個新戲,都要查閱大量資料,從角色的造型、動作到內心,不停揣摩。在浙江婺劇團,有一個優良傳統:為了幫助新人成長,國家一、二級演員甘當配角,不遺余力傳授經驗。我的老師是婺劇名家陳美蘭,她不僅將一身絕技傾囊相授,還在藝術人生的頂峰期,就把舞台中心讓給學生。她說,一部優秀的大戲並不專屬於某一名演員,年輕人能賦予傳統劇目新活力、新內涵。我的成長,就得益於老師們真誠無私的“傳幫帶”。而今,我也有責任把這個接力棒傳下去。認真教學生帶學生,幫他們編戲排戲,為他們配戲,看到他們站上省級、國家級大賽的舞台,比我自己站上去還要高興。

  作為傳統劇種,婺劇想要開拓演出市場並不容易,必須守正創新,打造具有時代氣息的精品。拿婺劇經典作品《白蛇傳》來說,傳承到我們這一輩時,就需要在保留傳統底色基礎上融入當代人的審美趣味,根據演員的藝術特長再度加工提煉,使劇情更加緊湊,可看性更強。排演婺劇新劇目時,我們也注重吸收舞蹈、體操、雜技等藝術形式優長,想方設法提升劇目藝術性和觀賞性,以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讓婺劇這門古老的藝術重新煥發青春,圈粉更多年輕觀眾,是激勵我前行的動力。

  2007年,我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從此,無論排練還是演出,在鮮花和掌聲背后,我意識到還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責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我們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39名演員在戲曲節目《華彩梨園》中精彩亮相。大年初一,我們就馬不停蹄地趕回金華,因為初一到初四在中國婺劇院要開展“迎新春婺劇惠民演出”,初五緊接著就是送戲下鄉,演出持續了整個正月。村民們說我們是“才下春晚,就上‘村晚’”,大家都興高採烈地盼著呢!2月中下旬,我們在武義溫泉小鎮演出,4天10場戲,吸引了15.8萬人次觀看……

  婺劇的根在農村,婺劇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廣大戲迷。有的戲迷朋友一直跟著我們,甚至翻山越嶺走很遠的山路趕來看戲。可能有的戲已經看過幾十遍了,但每次看還是那麼享受。作為演員,觀眾的喜愛就是對我們的鼓勵﹔持續培育新的觀眾群體,婺劇才會走得更遠。我們每場演出都保証有優秀演員參演,讓村民們在家門口看到精彩大戲。考慮到農民朋友喜好,我們還精心改編、排練了一大批傳統劇目,豐富了戲單。同時,也為許多劇目打造了“農村版”,在陣容、布景、燈光等方面進行調整,使之更適合農村的舞台。

  我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也在持續深入地學習領會,每一次學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我會持之以恆,繼承前輩的優良傳統和藝術風范,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藝術精品,塑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形象,為豐富百姓精神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演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4日 20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