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不盡的好“豐”光
紹興蟬聯早稻單產浙江省第一

日前,記者從紹興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3年紹興市早稻單位面積產量為447公斤/畝,蟬聯浙江省第一。同時,2023年紹興市早稻播種面積和早稻總產量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數據顯示,2022年紹興市早稻單位面積產量為445.2公斤/畝,全省第一,今年在2022年的基礎上微增0.4%,較全省平均單位面積產量高27.2公斤/畝,繼續保持領先位置。另外,2023年紹興市早稻播種面積為28.5萬畝,同比增長20.8%﹔早稻總產量12.7萬噸,同比增長21.0%。
“近年來,紹興多措並舉推動糧食穩產增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端穩‘紹興飯碗’。”紹興市發改委相關人員介紹,紹興的糧食自給率一直處於全省領先位置,2023年早稻種植各項數據的增長,繼續提高了糧食保障水平,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為紹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早稻豐產豐收也讓種糧大戶受益匪淺。“我今年一共種了580畝早稻,95%以上是機械化操作,平均畝產比去年增收近40公斤。”10月17日,紹興市上虞區永和鎮安家渡村逸楓家庭農場負責人徐鑫斌一臉興奮地告訴記者,受益於科技種植、土地流轉和政策扶持,今年的早稻種植為他增收了近7萬元。“我正計劃購買‘舜達135’稻種,這是紹興首個通過國家認定的超級稻品種,爭取明年再有新突破!”徐鑫斌說。
近年來,紹興市農業農村部門一直致力於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集中攻堅行動,目前共完成“非糧化”整治28.68萬畝,其中清理騰退9.92萬畝。
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也通過優化空間、盤活土地、加強生態修復,積極推動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至2023年9月,紹興16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共完成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2.99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和改造2.24萬畝,大大提升耕地質量。
糧食高產也與品種息息相關。紹興市糧油作物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紹興做強種業“芯片”的同時,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下鄉,大力推進優質育種、足量供種、合理引種等工作,科技賦能種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舜達135”已成為省市早稻的主導品種。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還通過挂聯等服務“一對一”“點對點”為農戶提供農技服務,將農技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確保高產技術推廣到位。
接下來,紹興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將積極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加強農業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強化農業科研成果激勵、鼓勵創新農作制度、培育農業科技企業等。同時,結合生產需求,積極選育推廣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進一步提高紹興市良種覆蓋率,保障糧食安全,為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