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身有所栖 心有所寄

文化建设构筑杭州全面小康精神家园

徐墉、葛玲燕
2021年07月20日08:41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发展是需要精神的,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引领。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循着这条道路,杭州从决胜脱贫攻坚,到迈向全面小康,紧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

  社区文化家园“盆景”变“风景”

  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认同感,是检验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个月呀月光明……”在笕桥街道明桂社区,大名鼎鼎的老年合唱团不仅创作出了“社区之歌”,还带头制定了“社区公约”,影响带动了年轻人也“动”起来,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社区事务。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国际化步伐日渐加快,“社区文化家园”应运而生。

  为了将“盆景”变为“风景”,2017年,杭州制定《关于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80%以上的社区建成文化家园。

  市社科院研究员周旭霞认为,开展社区文化家园建设,有利于增强居民归属感及社区凝聚力,有利于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积极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是否真能成为社区居民的“黏合剂”?社区文化,能否重构起城市生活的新方式?一个个杭州实践生动地给出了答案。

  馒头山社区,曾经是杭州最大的群租房聚居区,经过社区文化家园建设,这里成了一座“城市综合体”——办事、买菜、会客、托儿、看病、养老、娱乐、阅读……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阅闲娱”,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生活体验。

  “林大伯新年好!社区来给您送年夜饭啦!”临近除夕,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拎着大包小包挨家挨户送“年夜饭”。“邻里社区”是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的社区,“小候鸟”暑期班、蓝领成长工程、社区“百家宴”……“家”越来越成为该社区“新杭州人”对社区文化家园的定义。

  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城乡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在杭州,城里有社区文化家园,农村则有文化礼堂。

  杭州率先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文化礼堂让人们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杭州市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以红色元素远近闻名,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即坐落于此,该村的文化礼堂充分挖掘本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讲述红军故事,追寻红色记忆,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传承革命传统、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红色文化阵地”。

  文化礼堂就如同一个按钮,激活了潜藏在村民心中的正能量。

  杭州市桐庐县西武山村依托文化礼堂探索实行的“新村民融入管理+鸡毛换糖”“垃圾兑换+社会资源整合”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把村民参与环境保洁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以往的“事不关己”向“我要参与”转变,垃圾分类准确率常年保持在98%上。

  一件件旧物、一条条村史,诉说着浓浓乡愁;一台台村晚、一场场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如今,在农村文化礼堂,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农民也不再只是坐在台下的观众,他们登台就是主角。

  前几年,桐坞村投入200多万元,把有40多年历史的大礼堂修缮一新,变成了文化礼堂。“过去,我们‘艺术团’常苦于没场地表演。现在,文化礼堂有队伍、有活动、有活力,老百姓也非常满意!”村里的文化员小祝说,文化礼堂里的悠扬歌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风和群众的精神风貌。

  全民健康塑造幸福之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小康生活的内涵,就在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中,就在全体人民迎着阳光而奔跑的步伐里。而在杭州,提升全民体质也一直是重要工作之一。杭州马拉松、横渡钱塘江、钱塘江冲浪、排舞联赛、毅行大会等大型公众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杭州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杭州坚持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政策。从最早的体育部门单独倡导,到之后的联合教育等多个部门推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700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超过80万人开通使用市民卡“校园健身”功能;杭州的体育产业也呈现越来越红火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仅游泳一项,每年参与健身消费的杭州人就达1000万人次以上。

  如今,亚运城市行动正将健康杭州、文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更加火热、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在城市,小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在农村,小康是越来越干净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庄稼和草木、各式各样的土产;在市民的心中,小康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准和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经济、社会指标到基础设施,从数字创新到社会治理,从公共服务到民生“关键小事”,小康融入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