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安徽淮北:创新赋能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1年09月30日08:5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淮北9月28日电 (杨赛君)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安徽省淮北市是中国闻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今日淮北,创新赋能、转型崛起,已成为最鲜明的发展主题。9月25日,淮北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人民网安徽频道从会上获悉,今后五年,淮北市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用绿色发展解城市之痛,用创新发展破城市之困,用开放发展化城市之难,乘势而上开创未来,奋力谱写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煤城”变美城 让绿色发展解城市之痛

  淮北是能源之城,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五年来,淮北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美城形象彰显,尤其是煤炭沉陷区治理,卓有成效,探索了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

  未来,淮北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扮靓美丽淮北生态底色。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制定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巩固深化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成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发展“含绿量”、生态“含金量”。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升土壤污染分类防治实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抓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合理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治理政策,加快采石宕口、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不断提升“中心湖带”品质,让更多城市“疮口”变为生态“窗口”,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让淮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更加彰显。

  产业强基 以创新发展破城市之困

  产业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和城市发展的基础。淮北市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加快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淮北将“五群十链”作为振兴工业的“四梁八柱”,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群主”“链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产业升级“个十百千”工程,“五群十链”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深化“三重一创”建设,完善梯次推进格局,狠抓重大项目攻坚,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壮大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做强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等十条产业链。提升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质效,培育1-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保持战新产业高位增长、领跑全省强劲态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战新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

  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淮北把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集聚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推动服务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服务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大力培育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争创国家级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

  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淮北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加大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种业强市。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濉溪县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县,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个以上。

  增强活力 用开放发展化城市之难

  淮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如何构筑四省交汇区改革开放新高地,淮北给出答案:“坚持思想发动、改革促动、创新驱动、开放联动,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跳出淮北看淮北,自觉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念中找指针,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在与沪苏浙先进地区对标发展中找目标,敢于跟强者比、向先进学,全方位比学赶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打通思想上的“中梗阻”、观念上的“无形墙”、行动上的“恐高症”、工作上的“慢性病”,努力闯出一条以思想解放引领跨越赶超的新路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迭代升级。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涉企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企业品牌项目,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打造“全方位”“一站式”企业服务综合体。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等亲商活动,落实服务承诺制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等制度,让企业家在淮创业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做强做优民营经济,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上市挂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打造和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投用市科创中心,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计划,加强与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合作,支持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做优做强,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引进一批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应用研发到产业化发展快车道。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坚持激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健全科技成果、科研人才评价机制。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与中部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协同互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加速推进淮-宿-蚌和淮-阜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徐和萧徐快速通道、浍河航道整治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谋划实施城市轻轨、通用机场、淮北-商丘(永城北)城际铁路、淮北-观音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提升对外通达水平,打造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依托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开通更多海铁联运班列,依托淮北海关谋划建设综合保税物流中心,高标准打造安徽自贸区淮北联动创新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高起点谋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办好铝产业发展论坛等一批专业化高端论坛。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