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五大工程展宋韵特色

杭州上城:清河坊开街二十年有新动作

张梦月、方汇 
2021年10月18日13:01 |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二十载蝶变,老街讲出新故事。10月17日晚,杭州上城河坊街开街二十周年主题活动暨宋韵文化项目发布会在清河坊历史街区举行。

  自五代、南宋以来,依傍吴山、西湖的清河坊一直是杭城繁华商贸中心,这片粉墙黛瓦、勾栏老字号的古街巷,千百年来蕴藏着城市记忆和传统魅力。

  二十年前,改造完毕的清河坊开街,延续了“老底子”历史风貌,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街区;二十年来,清河坊相继获得省首批高品质步行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荣誉,成为杭州展示宋韵文化的重要“窗口”。

  当晚,活动正式发布了清河坊历史街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五大工程”,揭牌启动“千百乡村传统匠人孵化基地”。

  五大文化工程“齐头并进”

  全方位展现街区宋韵特色

  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五大工程,主要从研学游、文创汇、微展厅、文艺精品、品牌传播等多方面入手。在清河坊,南宋书房艺术与考古、朱炳仁非遗技艺等多条研学路线受到欢迎。

  宋韵研学游工程将围绕历史遗迹、建筑历史、民俗文化、非遗技艺、服饰、美食及宋式生活方式,进一步利用街区及孔庙、德寿宫遗址公园等周边历史遗存,开发系列研学游路线,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和中小学生走进街区。

  清河坊的文创产品一直是游客心头好。宋韵文创汇工程将围绕宋韵文化IP,与重点文创企业、设计师、工艺大师、匠人合作,推出更多特色鲜明,辨识度高,受众面广的各类文创产品,并汇聚在街区进行展示销售。

  钱塘第一井、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等10余处场景,成为了清河坊的“网红”文化打卡地。

  “十四五”期间,街区将充分融合利用资源和历史文脉,募集民间收藏资源,结合建筑特色,以提升改造、全新打造等方式,利用AR、VR等现代展示技术,建设宋韵文化微展厅集群。

  近日,围绕清河坊首创的“御见宋韵”沉浸式剧本体验火爆杭城。接下来,街区将深入挖掘宋韵文化IP,通过文艺作品创作出版、精品文化体验项目等方式,推出一批文学、表演、音乐、舞蹈、曲艺、书画、摄影、沉浸式体验游戏等各个门类的精品力作,全面展示宋韵生活方式。

  宋韵文化节、吴山庙会等品牌活动,既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吸引着全球游客热情参与。

  未来,清河坊将通过表演、展示、展览、体验、讲座、论坛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现宋韵文化,并通过全媒体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式传播矩阵,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传播手段,让清河坊成为宋韵文化品牌的策源地。

  “2021年是新上城启航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清河坊将以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为目标,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全新发布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五大工程,把街区打造成为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彰显文旅融合魅力的示范街区、引领潮流品质生活的重要高地,让清河坊这条千年历史街区持续留住老味道,不断焕发新活力。”杭州清河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优惠政策吸引乡村匠人入驻

  发扬浙江民间非遗传统技艺

  百味宋韵,浸润于历史和乡愁中,也体现在乡土文化产品中。活动现场,“千百乡村传统匠人孵化基地”正式揭牌启动。

  二十年来,伴随着清河坊的建设发展,入驻街区的一大批商户、各级非遗老字号、匠人、艺人不断成长,成为街区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

  同时,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在广大的乡村散落着许多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技艺。乡村匠人们由于缺乏产品规划和现代市场营销经验,面临着产品滞销、技术失传等问题,亟需指导和扶持,让传统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千百乡村传统匠人孵化基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河坊作为省内非遗老字号最集中的历史街区,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带动更多艺人走向共同富裕责无旁贷。”杭州清河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父子已经在松阳落地了匠人馆,集合了铁艺、棕编、竹编、制秤等多项非遗技艺,进行展示、互动、培训,开发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文创产品,促进传统技艺振兴和文化弘扬。

  未来,清河坊宋韵市集等场所将建立孵化基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乡村匠人入驻,鼓励更多工艺大师带动匠人提升发扬浙江乡村传统技艺,提升创作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增加经济收入,带动他们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