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湖州安吉:美丽乡村颜值出圈 激活美丽经济发展

王萧萧
2021年11月05日14:49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距今1800多年前,汉灵帝取《诗经》“安且吉兮”,赐名“安吉”,一方得天独厚的水土,由此孕育而生。

万亩竹林摇曳碧波,一泓清泉在山涧流淌,古色古香的农居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下熠熠生辉……各色美景犹如耀眼的珍珠,镶嵌在安吉大地,串成一条条精品线路。放眼望去,尽是醉人风景。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安吉,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安吉县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如今,“安吉样本”成为许多地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参照,安吉也在不断探索、拓宽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航拍图。鲁家村供图

安吉之美,不仅美在一时一处,更美在时时处处。漫步在安吉的乡村田园,景美、人和、民富、村强,美丽乡村实现从“形态美”到“内涵美”“产业美”的华丽转身,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隽永画卷。

一村一景区

建设高品质美丽乡村

这场美丽的蝶变,缘于安吉历时多年对美丽乡村的雕琢。安吉县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脱贫致富安吉走上了“工业强县”的道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拔地而起。尽管GDP增速一路高歌,但这样的快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关停所有矿山、污染企业、恢复绿色生态,成了安吉人民的共识与选择。

本世纪初,安吉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下决心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对新的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展开了村庄环境整治。2008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最终成片,全县农村实现了“绿水青山入画来”的美丽嬗变。

蔓塘里村内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建筑。人民网 王萧萧摄

灵峰街道剑山村下辖的蔓塘里自然村,就是安吉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面镜子。漫步在蔓塘里的乡间公路上,一路白墙黑瓦,满目清雅幽静。复建的古宅,仿古戏台,粉刷一新的农家墙院,白日里的蔓塘里满满都是独属江南水乡的婉约温柔,但当夜幕降临,五光十色的绚烂灯光瞬间点燃蔓塘里的热情,光影和音乐让这座村庄“动”了起来,流光溢彩的美景让蔓塘里变身为一座“不夜城”。

很难想象,十年前的蔓塘里,还是座人烟稀少、房屋破旧的小山村。当时村里的农户主要依靠种植茶叶和黄花梨为生,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很多农户私自在房前屋后搭建了简易钢棚和厂房进行茶叶加工,村容村貌受到了严重影响。

2008年,蔓塘里以争创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级美丽宜居试点为契机,拆除村内约1万余平方米的违章搭建物,改造房屋外立面,新建景观绿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5个山塘进行了生态修复,所有农户生活污水废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在全县率先实现“五线下地”,曾经交织错乱的电线再也寻不见踪影;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修建了潘氏古宅、灵逸亭、古戏台等多个景点,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环境变美了,如何把游客吸引来?蔓塘里不走寻常路,把目光转向了夜经济。2019年引入“大地之光”项目,通过光影艺术展现蔓塘里乡村独特的人文和景观,玩出了农村的高级感,蔓塘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在“蔓塘水秀”前驻足观看、拍照。人民网 王萧萧摄

“我们尊重蔓塘里的自然基底,保留它的历史脉络,利用原有的空间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将3D全息投影技术运用到乡村旅游中,激活了乡村旅游夜经济。”浙江乡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少杰表示,“大地之光”项目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让蔓塘里的人气旺了起来,之后民宿、热气球、烧烤、露营帐篷等旅游度假项目一一落地,牢牢锁住了游客的心,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近两年来,蔓塘里接待游客17万人次,单单景区门票收入就高达700万元。

蔓塘里在丰富旅游业态的同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鼓励村民参与蔓塘里人家、美食街区、乡村集市等项目经营,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卖起了土特产、竹制品、茶叶,实现了增收致富,如今的蔓塘里早已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经营的转型之变。

探索村庄经营

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

经济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安吉县不断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生产力,用休闲旅游提升村庄自身“造血”功能,将美丽经济做大做强,真正实现强村富民。

递铺街道的鲁家村作为一个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的“四无村庄”,究竟该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这个棘手问题曾一度困扰着“一穷二白”的鲁家村。

在村党委书记朱仁斌的带领下,鲁家村坚持因地制宜,做好美丽乡村的经营文章,依靠田园综合体模式成功实现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我们鲁家村拥有1000多亩低丘缓坡,最适合搞农业。但至于这个农业怎么搞?还是得专业人士来整体谋划。”鲁家村党委委员柏文介绍,2013年,鲁家村“下血本”,四处筹措了300万元邀请上海、广州的知名设计院对全村按4A级景区标准,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

根据规划,鲁家村将原本抛荒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给农场主,再结合每个地块的功能和特色,设置了18个特色鲜明的家庭农场,如花海农场、中药农场、高山牧场等,确保整个园区产业分布科学、业态完整,农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这些农场分布在鲁家村的各个角落,如何将这些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体呢?鲁家村又花费3000多万元打造了一条长达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路。小火车穿梭在一个个家庭农场之间,把鲁家村串成了一个大景区。一批又一批游客乘着小火车开启了农场观光之旅,既能饱览整个鲁家村的自然风光,又能抵达各家农场,体验采茶、果蔬采摘、越野赛车等项目的乐趣。

小火车穿梭在一个个家庭农场之间,把鲁家村串成了一个大景区。鲁家村供图

鲁家村这列“小火车”要想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跑得又快又稳,还得靠“火车头”带对路。于是,在布局好鲁家村的家庭农场后,村集体和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先后成立了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和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与家庭农场抱团形成“村+公司+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让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从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鲁家村的集体资产从2011年不足30万元增至近2.9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5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7万元增至4.71万元。

发展势头正盛的鲁家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寒舍多肉农场的老板娘宋月香就是其中一位。原本她在安吉县的花木市场做了十多年多肉批发生意,但限于场地太小,一直没办法将多肉生意做大做强。几年前,宋月香开始在安吉县城周边物色合适的场地建造一个多肉大棚,考察了一圈下来,最终发现还是自己的娘家——鲁家村最合适。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还能吸一波游客红利,让游客来多肉大棚参观的时候顺便带动多肉植物的销售。

寒舍多肉农场内摆放着上万盆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人民网 王萧萧摄

2018年,宋月香承包了将近10亩的土地,建起了集种植、养护、参观、销售于一体的多肉大棚。“我们家的多肉农场种植着上万盆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参观,也带动了多肉的零售。”宋月香高兴地说,如今游客都戏称她为“多肉娘娘”,经常有人组团来取经,听她分享多肉的种植经验和鉴赏多肉品相。

满城尽带山水情怀,村村尽显美景姿态。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乡村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安吉坚持生态立县,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在美丽乡村的浩瀚历史长卷上写下了一张专属于安吉的美丽答卷。

(责编:王萧萧、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