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增产,粮食的饭碗端牢了;增收,好粮食优质更优价

杭州:种粮大户的“土饭碗”变成“金饭碗”

夏佳
2021年12月01日08:34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是一年丰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张堰村种粮大户陈连明,望着在田间轰鸣的收割机,古铜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这两年,种植粮食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惊喜,除了丰产,相关的行业收入让他的日子蒸蒸日上。

  增产增收,粮食生产的“土饭碗”变成“金饭碗”

  现年57岁的陈连明从2007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粮食,时至今日已有十多年,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1500亩,年产值达到270万元。去年4月,他被余杭区评为种粮大户先进个人。

  “今年粮食丰收,亩均可以达到1400斤左右。”陈连明格外喜悦。

  丰年保障增产,如何增收成了陈连明头等大事。从前年开始,陈连明试种了5亩新品种水稻,这种水稻碾出的米更加绵软香糯,市场价格也更高。陈连明告诉记者,普通水稻市场价大约1.58元一斤,但这种新品种,价格可以达到2.7元一斤,整整高了1元多。今年,陈连明将种植面积提高到了100亩,每亩地可以多收约1400元,100亩可以多收14万元。

  “之前担心市场销售问题,不敢大规模种植。前年种了5亩后,客户对新产品很满意,我就放开了手脚,去年种了50亩,今年提高到了100亩,完全不愁销路。”陈连明笑着说。“现在老百姓日子好了,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我们种植优质的粮食供给市场,要把粮食生产的‘土饭碗’变成‘金饭碗’。”

  政策扶植,田间地头成了致富新天地

  让陈连明更加高兴的是政府和相关单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

  茭白是张堰村重要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每年也会产生约3000吨的茭白壳。茭白壳质地较硬,不易腐烂,如何处理这些茭白壳成了当地的一项难题。去年4月,陈连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杭州麦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茭白壳和水稻秸秆加工成肥料。

  据了解,秸秆处理系统价格不菲,不起眼的一条生产线就要100多万元,加上其他建厂房、购置车辆器械等,总共要200多万元。

  “政府批了地,给了补贴,我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但这样流动资金就少了。正好,当时瓶窑农业银行主动找上门,不用抵押,给我贷款了30万元,年利率只要三点几,我的资金也充裕了。就这样,秸秆处理系统上线了。”陈连明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将秸秆、茭白壳碾碎,后期发酵成肥料,可以替代部分化肥。现在每天拉倒我这里的茭白壳和秸秆大约50吨,可以生产25吨左右的肥料。原来成堆发臭的茭白壳,现在都变成了肥料。”

  在杭州麦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门口有一个地磅,每天运到这里的茭白壳和秸秆都要先称重,称重系统会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给予200元/吨的补贴,科学透明。

  “目前,我们生产的肥料主要用于自家稻田。这两年,杭州市农业局还在这里设置了自产肥料的试验田,经过测算,每亩可以节省肥料20元左右。今年以来,肥料价格上涨了不少,我们节省下来的钱就更多了。”陈连明介绍,“此外,部分肥料也在市场销售,已经卖到了杭州萧山、上海等地,每吨300元,去年卖了2000吨,光这一块就能卖到60万元。”

  目前,这套系统每年能够为陈连明增加250多万元收入。

  “接下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升级,建成一套全自动的无尘系统,投入也更大,需要三、四百万元,但这几年的生产,让我对这笔投资非常有信心,我们农民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陈连明指着一堆堆肥料,在他眼中,就是一座座“金山”。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