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2021年全市技术吸纳552.156亿元 技术输出416.99亿元,技术交易额796.01亿元

杭州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浙江省第一

吴静
2022年02月24日08:21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2021年7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许忠斌教授成了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创新协作员”。

  许忠斌和申达机器“牵手”后,开始从精密注塑、微注塑和注塑模具三方面入手,开展关键技术和塑化理论的系统研究,研制开发系列高效节能精密注塑机、微注塑机和注塑模具,已形成了注塑加工生产的成套装备。

  许忠斌和申达机器的合作,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10亿元,还促进了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而这正是杭州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上的初心。

  近年来,杭州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并着眼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创新协作员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有效促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2021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2020年,杭州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为809.40,蝉联榜首。此外,在创新研发分指数维度,杭州以275.84稳居浙江省第一。

  “大学教授”走进科技企业

  和许忠斌教授一起结对企业的大学教授,还有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杨克己教授,他结对的企业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昊科技是一家致力于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是利用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通俗地说,他们是提供“工业大健康”服务的。

  杨克己教授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及微机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科研工作,正好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与申昊科技结对后,双方联合成立了浙江大学-申昊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传统变电站的智能监控和巡视,并发力行业标准建设。

  据了解,浙江大学-申昊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依托校企双方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凝练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特种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大量创新成果的推动下,2020年7月,申昊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作为隐形冠军企业,申昊科技肩负的行业责任也更大了,杨克己也正积极带头制定行业标准,包括“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户内挂柜式巡检机”等行业标准制定。

  科创一线有了“创新协作员”

  杨克己和许忠斌两位教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创新协作员”。顾名思义,就是协同企业一起创新,并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9年底,新冠疫情来袭,杭州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疫情困扰的多重压力,杭州市科技局与企业、高校院所探索推出了“创新协作员”机制。次年2月,一批浙江大学专家团队与杭州市龙头骨干企业结对,并着手解决行业共性难题,攻克“卡脖子”技术关口。

  据了解,创新协作员的智慧与企业的研发攻坚决心迅速产生了“化学反应”,不仅将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还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受到企业普遍好评和校方积极响应。

  自首批浙大17名教授“创新协作员”和17家重点服务企业结对之后,杭州又逐步把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12高校院所纳入创新协作员聘任单位,并面向杭企公开征集创新协作员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截至2021年底,杭州市共聘任创新协作员179名,结对重点服务企业176家。2021年度,杭州市校企产学研项目合同数达到2701项,净增长535项,增速为25%,技术交易额达到16.08亿元,净增加7.66亿元,增速达91%,均创历史新高。

  杭州在科创成果转化上“扶一把”

  近年来,杭州通过“五员领创”活动,即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科技特派员、创新协作员,在科创成果转化上“扶一把”“送一程”,成效显著。

  杭州市科技局数据显示,在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吸纳维度,2021年度,杭州实现技术吸纳额552.156亿元,增速43.35%。而在反映科技创新的技术输出维度,杭州市实现技术输出额416.99亿元,增速26.83%。此外,技术交易额796.01亿元,增速38.62%。

  从创新主体上看,企业主导着技术市场,高校院所技术交易活跃。2021年度,企业拥有技术交易合同数14299项,交易总额为741.73亿元,占比93.18%,增速38.69%;高校及科研院所拥有技术交易合同数8318项,交易总额29.36亿元,占比3.69%,增速73.80%。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