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金华: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破茧蝶变

王妃
2022年02月26日09:31 | 来源:金华日报
小字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金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崛起,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当长三角转型升级发展示范。推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金华如何破茧提速?

  集聚重构产业空间

  金华市传统产业体量大,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最大存量,是稳增长的重要依托。

  金华市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制造业崛起,要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该市永康五金产业、义乌小商品制造、兰溪纺织业要率先杀出一条“血路”。

  对此,金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旭辉认为,当前金华市制造业发展“量”与“势”不断增强,但也面临产业链和价值链还停留在中低端、没有产生更多附加值、企业成长引才聚才难等问题。金华开发区将聚焦聚力提升平台承载力、产业竞争力、智造内驱力,加快突破空间、动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打出“抬底、扩中、育龙头”组合拳,融入“一轴一廊一带三圈十平台”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中央创新城、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三大“万亩平台”,实现制造业提级跨越,力争三至五年创成浙江省高能级战略平台。

  “传统产业是金华的优势所在,也是短板较为突出的领域。”金华市经信局局长程长生认为,金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要在制造业平台整合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作为一名来自制造业企业的党代表,浙江飞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飞剑聚焦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方面。“品牌崛起是加快制造业崛起的重要一环。”夏飞剑认为,企业要以放眼世界的眼光对标国际质量标准,不断加大自主品牌拓展力度,形成一批品牌。

  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科技创新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和最核心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的主角是制造业企业。金华制造求‘进’,首要在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级,走出中低端依赖,关键在创新。”金华市科技局局长王建国说,2021年金华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2%,2022年争取达到2.5%。金华2022年将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以上,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以上,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0家以上,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能级。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也需增强。“构建强韧的产业链、强大产业集群,是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金华市经信局局长程长生说,金华将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一手抓“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一手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建设,加快形成“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圈,同时推进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

  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人才集聚,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制造业。”金华市科技局局长王建国介绍,目前金华已启动针对性引才计划,主要通过实施创新人才项目、深入开展“百博入企”、创新工程师培育等途径来健全产业人才库。

  作为专业技术方面的一线党代表,来自金华理工学院筹建办的江晓林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分析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定将助推金华制造业崛起。可以聚焦更多应用层的开发,形成差异发展。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可进一步建设高智化的物流中心、智慧仓储,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规模化效应,提升效率。

  迭代升级工业数字化改革

  近年来,金华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在推进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制造方面取得良好实效。但与周边地市相比,金华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仍存在短板,只有数字化改革持续迭代升级,才能打造更多“硬核”成果。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是金华顺应数字化改革大潮、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选择。”金华永康市长胡勇春认为,要聚焦数字生态培育,围绕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着力优化“要素+环境+服务”产业生态圈,推动“企业独奏”向“政企联动”发力。要聚焦产业大脑建设,围绕五金等特色产业,加快建成一批具有金华特色和代表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信息孤岛”向“整体智治”迈进。要聚焦未来工厂打造,加强数字孪生、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粗放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要聚焦产品智能迭代,积极招引一批“芯屏器核”类电子信息项目,通过芯片模组融合、智能控制器升级、功能系统集成等方式,高效赋能传统五金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品”向“科技产品”蝶变。

  作为多年致力于工业制造智能化改造的服务商,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洪灵深有感触,他认为,要坚持数字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企业成为国际智能制造大平台的重要参与者,为金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与上下游企业共生共荣,共谋长远发展。

  经营纺织企业多年,在浙江万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徐建忠看来,加快智能织造迭代升级,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实体经济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重要举措。“企业要重在‘活用数据’,积极建设供应链大脑和成本核算系统,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应用,在降本增效上再跃一个台阶。”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