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护航亚运水安全 这11个防洪排涝工程已准备好了

2022年03月17日10:36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9月,杭州将迎来亚运会。虽是秋高气爽,但杭州仍处于汛期,亚运防洪、排涝、防潮及水环境保障的压力都不小。水库、海塘、泵站、堤防、滞洪区这些水利工程犹如一支足球队,摆出“442阵型”严阵以待。

  两大“前锋”

  在杭州众多负责亚运会水安全保障的水利工程中,杭州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萧山区亚运防洪大堤可谓两大“前锋”。

  其中,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背靠亚运会主场馆“大莲花”,与杭州钱江新城“日月同辉”隔江对望。目前,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计划在5月底前完工。届时,这一段海塘的防洪标准将提升到300年一遇。在实现安全提标过程中,项目创新采用了二层消浪平台和隐藏防浪墙,利用景观手法,既保留滨江通透景观视线,提高亲水性,又减少对腹地植被的影响,还可以扩展堤顶空间,一举多得。此外,该段海塘还叠合了公共空间、生态涵养、市政设施、服务设施等功能,打造人文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国际化滨水公共空间。

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滨江公园(效果图)。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位于杭州钱江世纪城的萧山区海塘安澜工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其上游起自七甲闸,下游止于钱江二桥,全长4.15公里,是钱塘江南岸防洪封闭线的组成部分。

  杭州亚运会期间,这两大海塘不仅将在钱塘江南岸筑起固若金汤的安全防线,更将成为展现杭州这座城市气质的窗口。

  四个“中场”

  “中场”球员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这4个“复合型”水利工程也一样。它们既是防洪排涝的利器,又具备改善区域水环境、提升水景观等功能,可以说是“多面手”。

  三堡排涝泵站位于杭州“城市之芯”江河汇。作为一座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三堡排涝泵站自投入运行以来,历经了5个汛期考验,在9个强台风和17次强降雨中扛起防洪排涝重任。同时,它的建成,也改善了杭州主城区乃至杭嘉湖平原河网水系水环境质量,杭州主城区运河水质基本达到Ⅲ—IV类水质。

三堡排涝泵站。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正在抓紧建设的八堡排水泵站,工程设计排涝流量200立方米/秒,装机5台(其中1台备用),单机流量50立方/秒,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八堡排水泵站建成后,与三堡排涝工程联合调度运行,遇百年一遇洪水,可直接降低杭州市主城区运河水位0.58米。

  目前八堡排水泵站正在进行上游引河、进水箱涵、泵站厂房幕墙、管理房钢结构、电力接入系统等施工,确保亚运会前投入运行。

  杭州富阳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将承接2022年亚运会的皮划(赛)艇、急流回漩两大赛事。正在建设中的北支江综合整治工程,正是具有富春江分流行洪、亚运会赛艇皮划艇赛事水域保障、内江配水、提升两岸水景观,兼顾水上休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上下游水闸船闸工程、堵坝拆除及清淤工程、南岸堤防加固和综合整治工程等。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富春江的防洪能力,保障杭州城市安全,解决北支江下游断流淤积问题,并为2022年杭州举行亚运会水上运动项目比赛提供优良的水上场地。

  “中场硬汉”新安江水库既是钱塘江流域的“镇水重器”,又是杭州人民的“大水缸”。亚运会期间,它将为杭州的防洪、供水安全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新安江水库。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四个“后卫”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阵地之一,说起萧山的亚运会保障工程,就不得不提钱江枢纽工程。2015年,钱江枢纽通过完工验收,让萧山防汛增加了不少“底气”。特别是过去防汛能力相对薄弱的钱江世纪城区块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后者正是杭州亚运会期间多个运动场馆和亚运村的所在地。

钱江枢纽。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2020年7月投用的大治河排涝闸站,是萧山区的“安澜神器”。之前,萧山主城区的涝水主要通过沿钱塘江几座排涝泵站向北排入钱塘江。每到主汛期,发生强降雨和超标洪水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萧山又经常受上游富春江泄洪和下游潮水顶托影响,排涝严重受限,防汛压力严峻。大治河排涝闸站的建成,有力保障了萧山主城区和机场区块的防汛安全。

  杭州城西也是杭州亚运会多个项目场馆所在地,高尔夫、乒乓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均聚焦于此。因此,亚运会期间,城西的防洪问题也值得重视。

  作为杭州西部的大型水库,青山水库是重要的控制性水利工程。一旦发生台风或梅雨强降雨,青山水库的科学“吞吐”,可以大力减轻杭州余杭瓶窑的水位压力,直接减轻城西防汛负担。但是,由于瓶窑以上的流域,都是山溪性河流,水流速度快;而瓶窑以下的都是平原河网,水流速度慢,导致东苕溪瓶窑段成了全流域的“堵点”。这就需要北湖滞洪区出马,让洪水在瓶窑这一段进行疏导、分流。

青山水库。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一个“守门员”

  杭州西北部的天目山脉,历来是浙江的暴雨中心之一。每年汛期,杭州西部的山水都会汇入东苕溪。杭州余杭境内的西险大塘,就成为抵御西部山区洪水、保卫杭城的最后一道屏障,俨然“守门员”。

西险大塘。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供图

  西险大塘依东苕溪南岸而建,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闸,终于德清大闸,是一条全程45公里的防洪堤。始建于汉唐时期,经历代修筑,逐渐形成规模。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堤防设计标准低,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溃堤决口,造成很大损失。1949年以后,西险大塘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加固工程。目前,西险大塘已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徐鹤群、王伟伊)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