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新建规范化避灾场所145个
台州市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建设领跑浙江

台州黄岩西部山区上郑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及山区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实现村级避灾安置场所的全覆盖。在当地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努力下,目前全乡已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9个,基本实现了村级避灾安置场所全覆盖。
2022年以来,台州市针对偏远山区的村以及工业园区等避灾场所空白点,积极推进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县、乡、村三级避灾安置场所的布局。截至6月底,该市新建规范化避灾场所建设145个,建设临时避灾场所19个,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省定任务126%,进度为浙江省第一。
避灾安置场所是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庇护受灾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建设项目,对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近年来,台州市把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文明城市创建检查内容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常态化督查检查、交叉检查,强势推进,确保建设成效。围绕进一步提升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化县、乡、村三级避灾安置场所布局的要求,总结出5个一批(淘汰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备用一批)的建设思路,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2年,台州市相继出台《台州市2022年度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和人员转移安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研发避灾安置场所信息服务APP,通过“浙里办”平台搜索台州应急驿站小程序,可随时获取定位附近的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信息,方便群众及时避灾,不断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的公众知晓率。
截至目前,台州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1888个,避灾面积113.5万平方米,最大可安置人数达到34.2万人。其中,1338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均储备了应急包、床铺、棉被等生活物资,并协议代储了食物,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基本生活保障。
在完成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台州市于6月份开展了一轮避灾安置场所的抽查检查工作,重点对避灾场所的物资储备、功能区划分、标志标识设置、资金和制度保障、可视化建设、疫情防控、宣教活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对已经不符合规范化标准的场所予以发文清退,收回标识标牌,并及时在浙江省减灾救灾信息平台删除点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