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仙居感德村的幸福密码
大暑,驱车从台州神仙居高速收费口驶出,沿省道驱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台州仙居县白塔镇感德村。沿着村道一路向里,胡萝卜农场、一米菜园、感德堰、感德园、感德池、感德廊、豆腐坊、汉青染坊,移步成景,步移景换,一派村美人和民富的新农村景象。
从80年代人心涣散、村情复杂的“麻烦村”,到如今的有着“省文明村”“省民主法治村”等诸多闪耀头衔的清廉样板村,37年来,该村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处分,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近年来,感德村对风貌整治提升,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革命。感德村提取村内文化元素,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做好文旅结合文章,走上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清廉治村 民风清朗
感德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就是村里的领头雁,更是建设清廉村居的基石。
1984年4月,退役回村的王明奇当选为白塔镇圳口村村支书,向全体党员和村民承诺:不赌博、不饮酒、公共场所不抽烟、不到娱乐场所消费、不到老百姓家白吃饭、不搞宗族派性。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了三十多年书记的王明奇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制定并严格执行“六不守则”,在严明村规的引领下,村干部的作风日渐严实。
当了30多年的村支书,王明奇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家中入眼的只有妻子的二件嫁妆,一张雕花的方桌和一个雕花的橱柜,这也是王明奇家中最值钱的家当。“别人都说先大家后小家,他是顾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王明奇的妻子余凤娟是退休教师,提起王明奇的三十几年村支书生涯,她笑着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明奇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特别注重制度建设。超过2000元的开支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决定,5000元以上的由组长以上干部讨论决定,10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进行表决;村监会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制度,确定每月10日为村财务审核公开日,重点审核村级收支情况,坚持每笔钱都第一时间入账、每笔钱都事无巨细公开。
有了完善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落实。1987年,圳口自然村获评省级文明村,王明奇领到了3000元奖金,从台州黄岩回到村里已是晚上。到家第一件事,王明奇就骑着自行车将钱交给了村财务,确保村集体资金在干部身上不过夜。
目前,该村账目公开细到“一枚螺丝、一卷胶布”,群众对村帐一目了然。
2013年,仙居前邵村与鱼山村合并为邵山村;2018年,邵山村与圳口村合并为感德村。村子虽然经历两次调整,村“两委”班子多次重组,王明奇也从村支书成为了村党委书记、主任,但感德村清廉治村的做法始终如初。
发展经济 村强民富
翻开1984年4月,王明奇在圳口村走马上任时,村集体账户上只有8.23元的家底。“村子要发展,必须放开手脚搞经济,尽快改变穷村现状。”王明奇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圳口村出炉了一条规矩:每年的大年初一,村民代表统一集中到村委会门口的晒场上,实行群策群力的“大事民决”制。而村务大事,就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由村民投票表决,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土地流转、林权改革都是关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事,也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哪怕有一户人家不同意,这个事情都办不得。”为争取村民同意,村干部们四处宣传调整的好处。终于,在表决时,村民纷纷举了手。
建造大桥、架设有线电视、硬化水泥路面、建设电话村、开发“农家乐”……..村里每一步的重大发展,都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与见证中进行。
2004年,圳口自然村将山林收归集体所有,统一开发,建设500亩用材林,发展杨梅和茶叶产业……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就如燎原之火,点燃了圳口自然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2004年,村民拿到了村子里第一笔150元的分红,可高兴了。”提起当时的场景,今年82岁的老文书王雪浪还颇为激动。
2008年,感德村从外地引入白茶、黄金茶等珍稀茶叶品种,按照绿色生态生产标准进行管理,每年炒制的新茶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每斤可以卖到1000多元。仅2021年就有3500多斤优质茶叶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为提升感德村白茶、黄金茶、茶油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将用‘神仙大农’这个仙居县区域公用品牌,主推‘感德黄金茶’,建设新型农家货产销一体平台,从而促进农户增收。”王明奇表示。
在感德村还有一个韦羌山户外运动CLUB,感德丰富的山水资源吸引了青年创客黄山驻扎此地。创始人黄山是有十多年资历的攀岩爱好者,10年前他就爬上了观音峰,那时便与仙居结缘。2年前黄山带着他的梦想再次回到仙居,此时的他掌握了岩鞋修补技术,于是他创办了这个户外运动俱乐部和YM岩鞋工作室。
近年来,感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翻番,从3年前的50多万元增加到150多万元,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微改精提 发展提速
2021年以来,在“微改造、精提升”推进过程中,感德村对门前屋后、道路两侧、农房立面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美丽经济”释放新活力。
“我们花了100多万元对感德湖进行改造,并与村民签署门前屋后卫生条约,每天安排专人定时上门收取垃圾。”王明奇说。
感德村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后,前来该村进行洽谈的民宿投资商越来越多。为避免盲目无序开发,感德村将村子划定为开发区域和不开发区域。目前,感德村已划定了绕古堰两侧区域,命名为“上善若水”主题民宿区,将其作为主要发展区,并引进了融悦酒店。
“我2017年来这考察时就喜欢上了仙居,并最终选定了感德村,在这里开了酒店。”该酒店负责人说,酒店开业后,员工大多是从村里招的,平时的蔬菜也优先从村民家里买。
“我们还对感德堰进行了彻底地整治清理,现在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张重要名片。”王明奇说。
感德村还以“微改造”为切入点,弘扬匠人精神,打造品类丰富、体验多元的旅游消费产品,实现文旅融合、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提取村内文化元素,整修感德堰,建造感德园、感德池、感德廊等,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并推出了嬉溪水、摸螺蛳、玩石头、网小鱼、冰西瓜等12种“趣游感德”的玩法。另一方面,恢复豆腐坊和汉青染坊,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磨豆腐,蓝印花布印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感德村正焕发出“美丽经济”的新活力。2021年,该村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