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
绿色能源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随着全国首个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等电网示范工程和一系列“光伏倍增”项目高效落地,浙江省湖州电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加速推进,为湖州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基本盘强劲“加码”。
近年来,湖州市着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的先进生产力。将电能与城市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源源不断把绿色能源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
着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在德清县泰合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房屋顶面积有29800多平方米,一共安装了2.4兆瓦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去年底开始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并网发电,今年以来已经发电27.8万千瓦时,共省下了电费7.78万元。”企业基建部经理杨国宝说。
湖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弹性,让电力成为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的不竭动能。根据湖州电力发布的《“获得电力”缩小城乡差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湖州将力争实现90%行政村抢修到达时限缩短至45分钟内,电能在城乡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40%以上;同时积极建设智慧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惠及更多乡村。
越来越多的用户也与电网进行着良好互动。农村水、电、气、网联动报装,城乡用电场景越来越丰富和便捷,强有力的供电保障有效支撑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多种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
数智引领,一“码”当先
在长兴县的浙江宏丰炉料有限公司,碳效工程师朱宏达为负责人周永带来了一份依托“碳效码”生成的“能效账单”,综合分析了企业能效情况,制订精准定容和精准补偿两个系统优化方案,帮助企业缩减10%的变压器装机容量,预计每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10万元,减少碳排放25吨。“现在供电公司的‘碳效码’就是降本增效的‘秘籍’。”周永高兴地说。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通过能源大数据,实现电、气、水等全品类用能数据采集和在线分析,推出“碳效码”,为经济社会和政府单位提供价值参考。
基于碳效评价,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累计助力企业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01.7亿元,完成绿电交易超过13亿千瓦时。目前,“碳效码”已在浙江全省推广应用。
助力绿色生产低碳生活
在位于德清县莫干山镇南路村的柒竹民宿内,游客徐先生用语音控制,房间窗帘便自动拉开,莫干山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跃入眼帘。
民宿负责人胡飞介绍,在全电改造后,民宿的采暖制冷、热水供应、餐饮等都采用空气能热泵等电能设备,不再使用传统能源,实现“低碳入住”;同时还安装了能耗智慧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平均每年可节约用电5400多千瓦时,节省电费超4500元。
湖州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示范建设,引领构建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立体低碳体系,助力绿色生产。以安吉县为例,当地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已提高至55%,促进传统农业示范点生产效率提升40%。今年,安吉又启动建设国内首个“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围绕绿色用能低碳发展、共同富裕均衡服务、新时代乡村数智电网三个示范样板,深化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城乡共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3日 1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象山:绿色网箱助推生态富民
- 人民网宁波9月8日电 (孙鹏)日前,在浙江省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西沪港网箱养殖区域,一方方橙黄色的养殖设施有序排列在蔚蓝的海面上,成为斑斓海岸线一道亮丽的风景。改造投用这种高科技配置的环保新型网箱,是今年高泥村打造“未来乡村”的标志性场景之一。 据悉,这种24×24米的新型网箱用的是环保复合型新材料,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鱼苗成活率提升近30%,生产效益从600元/平方米提高至1000元/平方米,还改善了养殖户的海上居住条件,其房间从原来的“单间”扩充为两室两厅,面积超过80平方米。…
- 急难愁盼|偏远山村水利设施损坏 一条留言助力解决农作物灌溉难题
-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网友郑先生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了自己所在村大溪边乡大桥头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设施损坏、农作物无法灌溉的问题。 “开化县大溪边乡大桥头村西塘自然村水利设施损坏和水渠至今无人保养……”郑先生表示,今年旱灾特别严重,村里的老百姓都在积极抗旱,“这次我回家也帮助父亲抗旱,看到田野里的农作物缺水非常严重,如果再不积极自救,那今年损失比较严重……” 同时,郑先生在留言中提到,在自救过程中,他发现村里很多水利设施损坏无法使用,这让老百姓辛苦种起来的农作物无法灌溉,“希望乡村干部帮助老百姓抗旱救灾。” 点击查看留言及回复。…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