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丽水缙云:“工业新碧”是如何炼成的

张李杨、汪峰立、麻晓敏、胡靖雯
2022年09月22日13:08 | 来源:丽水日报
小字号

在丽水市缙云县新碧街道的历史画卷里,有过富商巨贾、辐辏云集、万家城廓的恢弘,海内外奇珍异宝聚于市井,那时的新碧,是缙西北的商贸重镇,更是金丽温的交通枢纽。

光阴洗去了旧时的繁华,但新碧人求变图强、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未消逝。走进位于新碧街道的缙云经济开发区,产业勃兴的景象随处可见。10年前荒芜的乡野,如今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都市,见证着新碧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0年间,新碧的工业版图从原来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0.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实现181.2亿元,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外贸出口额达56.9亿元,较三年前累计增长均达到一倍以上。

工业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发展外延的不断扩张,更是产业内力的持续增强。目前,新碧已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创新优势的运动休闲、新材料及综合、现代装备、智能家居等产业体系,运动休闲文化产业还成功晋级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

风险骤起

担保链捆住企业前行脚步

老工业强镇,曾是新碧人的骄傲。提起新碧,防盗门、电机、铁锅等产品闻名全国,年纪稍大的新碧人,都记得当时的自豪感。但在十年前,当人们还在享受着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红利时,新碧的工业经济也走到了一个拐点。

经过多年打拼,新碧不少企业身家丰厚,资金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外,不少流向了“挣钱更快”的房地产、矿产投资业。

为便于获得银行融资,企业主们开始互相担保。新碧经济是典型的内源型块状经济,互保企业多为上下游亲朋好友,面广、量大,形成盘根错节的网状担保链。

那时的新碧企业家大业大,经营也稳健,谁都没想到会被互保企业拖累。回忆那段艰难时光,某机械公司总经理贺小丰仍心有余悸。2014年,一场危机不期而至。贺小丰任职的公司担保的一家企业破产,原本运行良好的企业瞬间背上了承重包袱。因为这笔债务,公司还被银行拒绝续贷。

“当时贷款上亿元的企业在新碧比比皆是,我们这个担保圈最多有18家企业互保。”贺小丰失去了现金流,公司账上只剩下几万元,企业被拖入泥沼。追根溯源,则要回到更早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一向专注制造实业的新碧并未受到冲击,2010年,金融机构开始蜂拥而入这个工业镇放贷。

金融之水要精准滴灌实业之田,若大水漫灌就容易出现问题。“同一条担保链上的企业一损俱损。”新碧街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勾勒出这波风险链条形成的过程:“过度融资——过度投资——过度担保,少数企业不断放大杠杆,一旦宏观经济下行,再叠加宏观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企业资产下跌,就会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新碧民营企业大多草根出身,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缺少对项目的风险把控,而风险把控的根子在于公司治理。

从2012年一家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破产,拖累了互保企业,“两链”风险开始蔓延传导,到了2014年几乎波及新碧80%的企业,几乎所有银行都收回了在新碧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捆”住了企业,也“捆”住了新碧实体经济前行的脚步。化解“两链”风险,是新碧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工作。这一工作不做好,新碧经济就可能彻底垮掉。

2014年,新碧成立企业协调办处理不良资产,帮助企业脱困。产权改革、制度创新、强化管理、科技领先……这些以前在会上在材料里念得多的关键词,开始在新碧工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

“不能只在口头上变,更要在现实中变”“要让企业在受益中变,在与市场斗法中自觉地变”。在一片转型升级的氛围中,新碧决策者认为:工业经济要增长,应该是效益好、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增强式的增长,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投资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

凤凰涅槃

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翅膀

在新碧工业区,有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它的亩均税收高达817万元,是丽水市的“天花板”。这家占地面积不到2亩的电子科技公司,是浙江某车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它的存在,主要是为总公司的电动车提供最先进的电池保障。

作为全业务全链条都是自己运营的头部企业,该车业公司的共享电动滑板车占了欧美三分之一市场,2021年的产值更是突破了10亿元。今年7月,公司成为中国首家进入UL2849安全标准认证的企业,有权参与自行车行业标准编写、认证。

为什么是它?该公司副总经理吴文伟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在位于杭州的研发公司,有230位科技人才日以继夜地为欧凯车业研发新技术,公司的认证专利有200多项,发明专利有12项,“欧凯的产品,是全球企业模仿的对象”。

在新碧,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创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某机械公司从2003年投资建厂以来,持续十几年未盈利,甚至到了2018年,年营收也不过3000万元,利润更是微乎其微。即便如此,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却高达13%。“公司成立的前15年,其实就是打基础,持续开展相关技术的攻关研发。”回顾公司的成长历程,董事长林伟明感慨万千。

如今,该公司已突破20多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参与制定了14项行业标准,拥有6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的飞机、火箭、飞机发动机、火箭推进器、核电热交换器、蒸发器等国家重点领域金属管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国产化制造商。

信息化,对新碧许多老企业来说,过去只是书上报纸上的时髦词儿,如今也成了新碧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调整生产架构,某照明公司求新求变,打造superSMART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进行全员工作协同,实现管理自动化,达成业务业绩财务一体化,利用智能制造提升能力和效率,以智能化工厂推动企业大跨越发展。

另一家机械企业通过数字化应用,提高了灯具照明产业20%的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0%,人工成本降低1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0%,3年累计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

这些发展故事都是新碧工业产品结构巨变的缩影。从当年制造锅碗瓢盆的生活日用品,到如今冲出亚洲飞向太空的星辰大海,新碧的产业发生了重大转变:2021年运动休闲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8.9%,超规上工业18.2个百分点,占开发区出口总额74.2%;拉动开发区出口额同比增长47.5%,贡献率达84.4%;龙头企业合计出口37.4亿元,占缙云县出口总额近三分之一。

宜居宜业

现代化工业强镇活力四射

又是万山红遍时。

漫步新碧绿道,溪中清水悠悠,堤岸绿意盎然。远处天空如碧,两岸秋色正浓。走进园区,一条被当地群众誉为缙云县最美绿道的新碧绿道成为远近闻名的健身休闲打卡点,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堆满杂物的闲置土地,如今遍布石凳、花坛、观景台、小公园,每个精巧细致的器物与场景,都体现了新碧建设绿色园区的小心思。

10多年前,新碧从城镇逐步走向城市,却也一度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工业污染扬尘多,那时有的居民家一年四季不敢开窗。痛定思痛,新碧启动了园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业强镇。

在新碧街道,有一座美食城,这里如今是工业园区最有人气的地方。2020年,排档店老板徐华清将店搬到美食城后,当年就实现300万元营业额,一下打开了致富之门。

市场管理员应爱民至今难以相信这里发生的一切。对于美食城的“前世今生”,他最清楚:“这里过去是一块荒地,长满了野草,堆满了建筑垃圾。2018年,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村里把这块地整平、硬化、铺设污水管道,还建起了119间店面,每间租金9000元。”

3月开始招租,到“五一”假期美食城落成时,所有店面都被租售一空。当年,村里仅租金收入就有115万余元,2019年续租收入46余万元,2020年续租收入60余万元。

为了增加知名度,当地还通过第三方举办美食节。新碧街道黄碧街村处于工业园区,消费群体大,加上美食城的集聚效应,最不缺的就是烟火气。村里为此建起了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菜市场,外围设有20间店面,终结了过去“搭个棚就做生意”的脏乱差历史,还给村集体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市场摊位租金一年就有90余万元,店面年租33万元。

一拆一建之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庄环境提升了,强村之路越走越顺,富民之道越来越宽,如今在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0周岁以上的老人连同他们的保姆伙食都是免费的。

曾担任黄碧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缙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潘圣元,见证了村庄的巨变。他告诉记者,村里原本党支部涣散,是缙云县党建软弱落后组织,2017年在街道党工委和驻村干部的领导下,通过换届,把有能力、想干事的人选到了村双委班子,如今大家齐心协力,消薄有实招,村庄有发展,村民有增收,“实现了一个村庄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变则通,变中图强,老工业强镇变为新型工业化之城,希望的田野成为高效的“车间”,新碧工业经济的航船,正稳健行驶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