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余杭良渚:做实、做深、做细“工”字型信访现代化解纷模式

沈维、胡倩、赵飞飞、黄彬
2022年09月28日15:00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区信访局推出“一镇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内容,旨在深入展示区域信访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打响“做余杭百姓身边的知心人”信访现代化品牌。

“工”字模型助信访 撑起古城保护伞

  每天清晨,一辆辆装满果蔬生鲜的大货车从杭州市农副物流中心驶出,唤醒了良渚街道一整天的烟火味。入夜时分,穿着时尚的都市青年,涌入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在特色建筑“大屋顶”里,看一场话剧,品一口美食。

  “这就是良渚特色。城乡融合、业态多元、人员结构差异大。”良渚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韬告诉记者,“良渚街道面积达110平方公里,下辖43个村社,服务人口近60万。自古城村交界多纷争,我们的信访工作真是纷繁复杂。”

  在探索信访现代化过程中,良渚街道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创建了“工”字型信访现代化解纷模式。“这个模式核心要义是做实、做深、做细信访工作。”李韬介绍,“工”字型解纷模式中“上横”是做优镇街调解力量、“竖”是做优数智赋能、“下横”是做优村社网格调解。通过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打造结构稳固的“工”字型信访现代化解纷模式。

良渚街道信访工作人员会商信访案件。良渚街道供图

  如何做优镇街调解力量?良渚街道发起了以妇女为主的“梦栖丽量”,以退休老干部为主的“银领良睦”等调解志愿服务组织;统筹和发挥基层站所行政资源,共同会商化解矛盾纠纷;培育以律师为班底的“惠崇调解”本地品牌,引进“橄榄枝三姐妹”“天平调解”等优秀区级调解类社会组织,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社会力量”的多元调解模式,实现信访纠纷全域化解。值得一提的是,良渚街道还于2021年8月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且解纷功能齐全的矛调中心,实现信访问题“只进一扇门”“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在中心内,每个调解组织都有专门的办公室,专人值班,群众随到随找。”李韬说。

良渚街道矛盾调解中心。良渚街道供图

  在做优数智赋能方面,良渚街道通过推进“共享法庭”建设、精化推广“基层治理四平台”、“码上办”应用等举措,有力支撑村社信访纠纷化解工作顺利开展。在43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共享法庭”,落实司法服务保障和支撑,实现“一线一屏一终端”定纷止争。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实现信访纠纷处置全流程,对于传统纠纷,交办至属地进行化解;对于经济类、社会类纠纷,直接引流至专业调解组织进行专业化解,智慧分析、精准解决。良渚街道各调解组织借助区社会矛盾风险智能预警处置模块,实现对重点人、重点事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纠纷分析、预警、处置,数据实时全分析,避免信访纠纷升级和激化。比如,在未来社区良渚文化村,社区自创微信小程序,村民有任何纠纷矛盾,通过文化村小程序实现“一键提交”,调解员第一时间上门解决,效率高、效果好,村民津津乐道。

  村社区和网格是直面群众的第一线,有效激励和发挥村社区和网格调解员发现纠纷在早、化解纠纷在小,是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选择。为做优村社网格调解,良渚街道将纠纷排查工作落实到175个网格,网格员既是“纠纷摸排员”,又是“纠纷苗头消防员”,并开展每日矛盾纠纷预防排查零报告工作。同时,吸纳21名优秀专职网格员进入调解员队伍,打造一支覆盖全街道的“网格调解PTU”,总结出“网格长首调——治保主任次调——书记终调”的“三轮解纷法”,还将纠纷化解量、调解成功率列入“平安村社”考核范围。此外,推出基层网格特色信访化解方法。比如,未来乡村新港村推出“草帽议事”,将基层民主协商模式融入到信访工作,党员、村民代表们常常戴着草帽行走在乡间,帮助村民解决各种纠纷,让新港村成为“零信访村”。

新港村田间地头“草帽议事”。良渚街道供图

  在各方努力下,良渚街道用智慧打造了一个健全而灵活的信访工作体系,近三年来,良渚街道共受理纠纷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9.2%,有效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千年古城撑起“平安伞”。未来,良渚街道将继续深化落实“工”字型信访现代化解纷模式,带领群众走好“共富路”,为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全面助力。

  余杭信访“言小方”点评:做优镇街调解力量、做优数智赋能、做优村社网格调解,良渚街道以“三个优”,构建了极富想象而又扎实稳固的“工”字型信访现代化解纷模式。良渚街道探索信访现代化的进程,正是把信访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的真实写照。

(责编:孙鹏、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浙”十年·德清丨四组“大与小”对比 看十年巨变
  人民网湖州9月27日电 (记者张丽玮)今天上午,“浙”十年·德清县委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德清正式召开。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通过“小城市走向了大舞台”“小空间实现了大发展”“小改造扮靓了大花园”“小地方做出了大民生”这四组“大与小”对比,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德清砥砺奋进取得的诸多成就。 发布会现场。…
杭州拱墅: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杭州这十年·拱墅”主题新闻发布会。拱墅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杭州9月27日电 (张帆)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966亿元跃升至1969亿元,年均增长7.3%;共建成“阳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建成“阳光小伢儿”站点43个,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成6个省级美丽河湖、60条市级美丽河道、180公里沿河生态绿道,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天上午,在“杭州这十年·拱墅”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介绍道,十年来,拱墅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大踏步迈进“两个先行”新征程。 十年来,拱墅坚持“发展为基”,持续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966亿元跃升至1969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9亿元增至180亿元;服务业占比提升至90%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