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建设文明基本单元 促进区域精神共富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停车车头要向外、遛狗要牵绳子……每一个新住进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社区的“村民”,都会被邻居主动告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
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居民喜欢称呼自己为“村民”。他们认为,这是居民融合、是邻里和谐、是文化礼仪、是文明象征,更是“亲如一家”的熟络与认同。
良渚文化村社区《村民公约》。余杭区文明办供图
“我们在公共场所衣着得体,讲究礼仪;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首先教导自家孩子;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婚丧乔迁等传统风俗不妨碍小镇公共秩序、环境;在小镇公共餐饮场所就餐,我们提倡自备打包餐盒;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社区的玉鸟流苏锈墙上,刻着3931户“村民”自发形成的《村民公约》26条约定。《村民公约》是家风、家训,在每一位“村民”的共同守护下,见证着良渚文化村社区这个大家庭文明的延续与传承。
社区建设还应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良渚文化村社区建有上百个居民微信群,大家共议社区大小事,“朋友圈”让邻里间“亲上加亲”,突然想喝小米粥群里发了句诉求,就会有邻居留言“米已放在物业,有空去拿”;在一个雨天的下午,素未谋面的邻居因为群里一句“想吃饺子”,就有人主动邀请一起包饺子聊天……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甚至可以把家里的钥匙放心地交给邻居。
而在面对问题时,良渚文化村社区党委持续探索“画好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协商治理新思路,实践着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努力打造“治理、生活、文明”共同体。
良渚文化村社区开展“村民协商”。余杭区文明办供图
如今,良渚文化村社区赋予了“文明有礼”基本单元“好家庭”“好邻里”“好家园”丰富内涵,五千年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传统道德约束与数智赋礼在这里交相辉映。余杭也以良渚文化村社区为样本,推出了“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
“‘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是省域文明新实践余杭区域金名片,以‘浙风十礼’为主要内容,以‘文明有礼’基本单元建设为项目载体,以数字赋能为驱动力。”余杭区文明办主任王乐芬介绍,不同村社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解有差异,反映在实际行动中就会出现明星村社愈来愈强、其他村社愈来愈弱的情况。因此,推进文明新实践,关键就在于基本单元建设。
结合“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余杭将“浙风十礼”全要素贯穿,在省市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好家庭”“好邻里”“好家园”三个维度,提炼18项评价指标53项评分细则,形成了“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一季度一评比;根据村和社区在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还细分为社区版和乡村版,在部分评价指标和评分细则上有差异。
在设定全年四个季度总指数为100的背景下,余杭已生成全区212个村社“浙江有礼·文明圣地”第一期基本单元文明指数,根据综合指数排名每期评选20个基本单元示范村社为“全能冠军”,根据三个维度指数排名每期评选30个“好家庭”“好邻里”“好家园”基本单元示范村社为“单项冠军”。余杭区文明办对“单项冠军”进行全方位引导,对照评分细则向着“全能冠军”目标精准施策;对指数低于全区平均分的村社开展重点指导,以首批示范村社为标杆,补齐短板弱项,带动全区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如今,余杭“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不断向好,正着力打造“浙江有礼”区域金名片,促进区域精神共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杭州临平吹响2022年工程师“出征号”
- 人民网杭州5月25日电 (方彭依梦)浸润着越风吴韵,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自2021年4月设区以来,杭州临平区上下以“起步即奔跑、开局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全面奋进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新征程,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上市公司21家,培育省级“未来工厂”4家(“未来工厂”数全省领先),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人,其中工程师达1.1万人。 紧抓人才第一资源,如今,临平再次迈出崭新的发展步伐。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5月25日下午,中国(杭州)·“红丰创新带”创新产业社区启动暨2022年临平区工程师“出征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临里汇”启用仪式在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举行。…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