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仁和:以和为贵 “和合”品牌巧解群众心头事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区信访局推出“一镇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内容,旨在深入展示区域信访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打响“做余杭百姓身边的知心人”信访现代化品牌。
自治智慧助信访 群策群力和为贵
“大家都是同村人,又是邻居,有啥不能坐下来谈的?远亲不如近邻,和气添福气。”近日,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和合”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邻里土地建房纠纷,上演了一出现代版“三尺巷”的故事。
“和合”调解工作室调解现场。仁和街道供图
事情的起因是仁和街道东塘村村民丁某和谢某,因土地问题发生信访事件。“和合”调解室接到调解申请后,从情、理、法等方面,对丁某和谢某进行多次上门引导。调解员话语真挚,当事双方感触颇深,最终达成和解。
以和为贵,和合善治。为实现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解决问题“最多访一次”,近年来,仁和街道聚焦信访现代化工作创新,将“和为贵”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成立并运营“和合”调解工作室,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先行调解等方式,以调促和、定纷止争。
据了解,“和合”调解工作室由8名专(兼)职调解员组成,包括退休干部、退休企业负责人、退休教师、老党员、退休法务工作人员等,负责各类基层信访矛盾、疑难信访积案的受理调处,将调解工作室打造成“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信访纠纷化解现代化工作品牌。自成立以来,共计受理街道各村社、良渚法庭各类矛盾纠纷案件、信访案件960余起,成功调解案件700余起,为维护社区的安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发挥突出作用。
调解工作现场。仁和街道供图
“群众纠纷,多数是小事引发。但处理不当,容易变成上访事件。”谈起基层的信访治理工作,仁和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传承美德扬正气、团结自治和为贵,这是仁和街道服务群众的宗旨,也是治理信访事件的妙方。“和合”调解工作室正是秉承这样的宗旨,积极对辖区产生的各类信访矛盾和信访积案进行调处化解,真正促进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除了打响“和合”调解室品牌,仁和街道还秉持“多元参与”治理理念,广泛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有效解决众多村社、小区信访纠纷难题,走出一条“一核多元”信访现代化特色之路。在獐山社区,通过打造“社区—业委会—物业管理”一体化运作,理顺沟通渠道,搭建邻里联动平台,化解纠纷矛盾。在和庭社区,组建党群管家体系,实现小区治理内循环。云会村通过搭建乡村“微脑”,利用“e家人”平台,做好基层治理。同时,云会村挂牌成立杭州市首个村级民主协商议事中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等村民关心的重点问题,建立协商议事制度。洛阳村则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推进村民自治规模化。
签订调解协议。仁和街道供图
“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以保障,民主管理内容逐渐完善,管理方式不断规范,民主监督力度不断加强。”仁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核多元”的基层自治信访现代化特色之路,真正成为民意的“直通车”、群众工作的“好抓手”、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值得一提的是,为下好“一核多元”信访现代化治理“大棋局”,仁和街道充分整合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协调辖区内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劳动监察中队、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站所,在必要时参与信访矛盾调解和积案化解工作,做到资源更加整合、机制更加创新、联动更加顺畅、群众更加方便。同时,仁和街道充分利用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等信息系统,开展信访问题在线咨询、受理等,拓宽群众信访投诉渠道,方便群众在线提出诉求,提高办理信访件工作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余杭信访“言小方”点评:一核多元、村社自治。仁和街道通过加强民风德治建设,以“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商量着办”的基层自治体系,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把村社当做群众信访矛盾的“终点站”,让信访问题真正有效化解在基层,为信访工作现代化夯实基层基础,携手群众共同谱写平安、和谐、共富新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十年·德清丨四组“大与小”对比 看十年巨变
- 人民网湖州9月27日电 (记者张丽玮)今天上午,“浙”十年·德清县委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德清正式召开。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通过“小城市走向了大舞台”“小空间实现了大发展”“小改造扮靓了大花园”“小地方做出了大民生”这四组“大与小”对比,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德清砥砺奋进取得的诸多成就。 发布会现场。…
- 杭州拱墅: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 “杭州这十年·拱墅”主题新闻发布会。拱墅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杭州9月27日电 (张帆)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966亿元跃升至1969亿元,年均增长7.3%;共建成“阳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建成“阳光小伢儿”站点43个,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成6个省级美丽河湖、60条市级美丽河道、180公里沿河生态绿道,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天上午,在“杭州这十年·拱墅”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介绍道,十年来,拱墅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大踏步迈进“两个先行”新征程。 十年来,拱墅坚持“发展为基”,持续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966亿元跃升至1969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9亿元增至180亿元;服务业占比提升至90%以上。…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