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仙居扎实推动永安溪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家有‘装备’了吗?”“这个大垃圾,我来帮你清。”“看看我们的清理成果。”……傍晚,永安溪支流盂溪河畔,台州市仙居县城东企业群服务队“河小二”们例行开展巡河活动。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20年来,仙居县按照“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永安溪沿岸美丽风光。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该县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砥砺深耕,以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化“生态优势”为“民生福利”,交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变“普遍脏乱差”为“全域洁净美”
永安溪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2702平方公里,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椒江的源头。
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八八战略”,明确要求“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为仙居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战略指引。同年,仙居确定“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
曾经一度遭受污染和破坏的永安溪,引起了仙居全县上下的高度关注。痛定思痛,仙居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和结合永安溪实际,吹响了全面综合治理和保护永安溪的号角。
永安溪沿岸美丽风光。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2年7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启动专题询问,对永安溪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监督。代表们围绕城乡垃圾处理、河道采制砂等18个突出问题,与仙居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
而后,该县率先推行河长制、全流域禁止采砂、生态修复美景维护……每一步都是为了永安溪更好地流淌。
“仙居率先在全国县一级实施‘全域农村人畜分离’,杜绝养殖污水直排入河。同时率先在全国实施“河长制”,发动“县乡村企”四级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实现监管网格化、巡查常态化、覆盖无缝化,做法得到全省和全国推广。”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副局长吴志敏说。
无论是中小河流重点县工程、永安溪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及“五水共治”的鸿篇巨制,还是绿化景观工程、水文化营造工程的精品佳作,这些都给永安溪综合治理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永安溪沿岸美丽风光。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永安溪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现在的永安溪,水光潋滟,远山如黛,白鹭嬉戏飞舞,碧水绕城而过。
目前,该县15个县控以上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及以上,县级水质综合指数达到浙江省前五。2018年,永安溪荣获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成为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河流。
变“落后产能”为“高端智造”
闷热的夏天,走进仙居医化园区内一处无人车间,所有种子罐、发酵罐等设备全部架空,原材料等物料全程通过管道运输,高低浓废水分类收集,蒸汽冷凝水、降温水分类回收利用。
仙居现代医化园区旁,便是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
2020年9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时,发现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现代医化园区内的部分企业存在偷排渗排现象,永安溪河滩被污染。
永安溪沿岸美丽风光。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仙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同时,仙居聘请4名院士专家为环保顾问,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牵头制定整改方案,确保医化园区环境整治科学有序、迅速开展。
要进行环境整治,企业是关键。在现代医化园区建设之初,由于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规划不够明晰,前期已开发区域各类用地相互混杂,各类产业交叉布局相互干扰,同时存在部分企业规模小,环保要求无法达标等情况。
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整改为契机,彻底去除现代医化园区生态环境沉疴,淘汰落后工艺产能,倒逼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腾旧迎新,该县将党组织建在项目改革一线,系统推进永安溪沿线园区整合提升,腾退并收储非医化企业8家、落后产能医化企业4家,推倒重建老旧车间19个,整合出用地353.9亩,有效腾出发展空间。同时,依托永安溪沿线良好的山水环境,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500亿元。
变“生态优势”为“民生福利”
夏日夜晚,华灯初上,仙居绿道宛若绿丝带,紧紧依偎着永安溪,自成一景,相辅相成。
叶脉状的绿道网向着河流、小溪、山坡、树林、田野延伸,串联起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淡竹原始森林、桐江书院等103个景观节点。仙居县同步提质神仙居核心景区,以高品质的生态景观带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水兴村,该县引进浙江省旅游发展中心研究院等人才团队与沿线村庄进行党建联建,开展“一对一结对”“一村一策划”,系统推进引水入村、沟河整治及水系连通等项目,以“微改造精提升”全域推进村镇景区化,加速城乡风貌整体提升,完成“微改精提”项目292个,创成A级景区村庄229个,占比达73%;创成A级景区镇19个,占比达95%。
永安溪沿岸美丽风光。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仙居县围绕着绿道网,各种观光农业、体育赛事、农旅节庆方兴未艾,同步吸引乡贤、创客回村,通过强村公司、村企合作、村校联建等,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激发沿线乡村内生动力,打造高端酒店5家、特色民宿580余家、文创产品200多种,并引进院士人才团队,打造“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带来日均近6000人流量,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增速比非沿线村快53.6%。
优质水资源是保障农业增产、农产品提质的基础,农作物生长、农产品加工离不开水的参与。依托的碧水清溪,仙居把杨梅作为增收果、致富果,相继实施“万亩杨梅上高山”“百里杨梅长廊”等提质扩面工程,引导广大群众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目前,该县共有杨梅种植农户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家。截至2022年底,仙居县共有杨梅14.2万亩,杨梅鲜果产值突破10亿元。(张光剑、应冰倩、朱珂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