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植保機自動飛行 插秧機無人駕駛

紹興:“新農具”激發鄉村振興澎湃動能

周國勇、謝軍、張鐵寒
2021年09月03日08:47 | 來源:紹興日報
小字號

  9月2日,紹興諸暨市暨南街道沿余家庭農場負責人宣萍,選定地塊、設置好飛行高度和倉口大小,手指一按遙控器確認鍵,一台六翼大疆T20無人植保機穩穩起飛,開始在一片晚稻田上來回播撒穗肥。

  “開啟自動飛行功能后,它能自動巡航,碰到障礙物會自動繞飛,每次肥料撒完自動回來,太聰明了!”宣萍笑著說,無人植保機施肥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我這255畝連作晚稻的追肥,4個工人需要5天才能完成,用它再加兩個工人一天就能完成,還輕鬆。”

  農業是“國之大者”。日前召開的浙江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對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業收益和農民收入作出部署。近年來,紹興市堅持科技先行,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出台完善扶持政策、培育示范主體等手段,不斷引進推廣數字化、智能化新機具、新裝備、新技術,推進科技強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在今年的連作晚稻種植中,紹興柯橋區蘭亭街道種糧大戶閭品質的無人駕駛插秧機大顯身手。他介紹,跟普通插秧機相比,無人駕駛插秧機加裝了北斗導航系統,隻要提前設置好田塊、線路,就能自行運轉。“走線比有人駕駛還要直,誤差不超過2.5厘米,還會自動轉彎。”對於這台插秧“神器”,閭品質逢人就夸,“買值了!”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底,全市共投入農業“機器換人”資金約2.5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超過1.3億元,有效帶動了農機裝備數量提升和結構改善。目前,全市擁有水稻、蔬菜、水果、茶葉等各類農業機械50多萬台(套),糧食產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45%,居全省前列。

  黑科技增添現代農業新動力。全市現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342個,其中全國示范性農機合作社3家、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48家。2020年,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農機服務面積達198.7萬畝,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機器換人’后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市農業農村局科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做好新一輪農業科技項目規劃和立項,重點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賦能農業現代化,積極打造具有紹興特色的數字農業、未來農業,持續夯實共同富裕產業基礎和物質基礎。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