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麥餅經濟”走出產業興旺新路子

味道,是難忘的鄉愁,說起溫州永嘉的味道,不少人會想到那“噴香”的麥餅。得益於近年來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愁產業”培育,永嘉的“鄉愁富民”產業蓬勃而起,打造的“麥餅經濟”,率先走出了產業興旺的新路子。
2019年至今,短短三年間,全國永嘉麥餅店從100余家增至500余家,產業年產值從1.2億元增至2021年的5億元,輻射帶動全產業鏈8000人就業增收。永嘉縣麥餅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盡管受疫情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永嘉麥餅產業依然續寫著“致富傳奇”,產值近3億元。
聚焦政策發力 突出精准服務
揉面、擀皮、包餡、起餅……半個小時左右,餅裡梅菜干、咸菜的香氣便從爐子裡傳了出來,飄滿街巷裡弄。在永嘉,一個麥餅師傅在案板前忙活一天,可以賣出近200個麥餅。表皮鬆脆、內質軟糯、油而不膩,鮮香滿口的麥餅,讓眾多來到永嘉的食客念念不忘。
一個餅的經濟收入有5億元,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麥餅是永嘉人走南闖北、務農經商的必備口糧。“我們的父輩們幾乎都會烙麥餅,小孩子們也都吃著麥餅長大。”麥餅師傅李美玲隨口哼起了《麥餅歌》,“爬爬山嶺,吃吃麥餅,山水冰冰……”
與眾多土特產一樣,永嘉麥餅盡管在周邊地區有一些影響力,卻難以得到發展。永嘉的麥餅有千家萬戶的群眾基礎,是百姓增收致富直接、有效的產業,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山區縣,如何打好“麥餅牌”,讓麥餅擺脫零散經營的困境,形成規模化,對縣域發展至關重要。
為此,永嘉縣委縣政府提出把永嘉麥餅產業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要將永嘉人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手藝做成一門大生意。2020年年初,該縣成立了永嘉麥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麥餅辦”,負責麥餅產業的整體推進。通過調研進一步摸清了永嘉現有麥餅店底數及產銷情況,在此基礎上擬定《永嘉縣麥餅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2023年)》,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提出了拓展銷售渠道、提升經營能力、做強產業品牌、改進技術裝備、強化政策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永嘉麥餅美譽度逐年提升。
針對疫情使得大多數麥餅門店面臨經營壓力的情況,永嘉縣稅務局成立“農副產品稅收優惠政策輔導小組”,對以麥餅為代表的農副產品進行上門政策輔導,盡可能減少麥餅企業的稅負壓力。如今,承載著鄉愁的永嘉麥餅,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吃,升級成為永嘉人引以為傲的“鄉愁產業”。根植於鄉土的山野美味,正釋放出異乎尋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推動當地群眾不斷創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聚焦品牌建設 創新產業模式
“永嘉麥餅,寄托了我們溫州人的鄉愁,還有小時候的記憶……”在永嘉岩頭獅子岩景區,周珍正在店內為游客介紹永嘉麥餅文化。隨著做麥餅成了一項體面的職業,農民參與的意願也水漲船高,一時間,各村、鎮、街道涌現出了大批家喻戶曉的星級麥餅店,也孵化出了像“麥餅西施”周珍這樣的一批網紅帶貨主播。
2021年溫州市文博會上,“小五麥餅店”在展會期間熱銷3000多個永嘉麥餅,成為文博會上的熱門展位之一。永嘉舉辦“嘗新麥餅”尋味之旅活動、楠溪尋味之旅、“麥餅”技能大賽,在各級各類農業節慶和文化會展活動上展出麥餅,並使用“永嘉麥餅”統一形象標識,搭建品牌展示平台。圍繞“百縣千碗”和“特色美食名店”等主題評選活動,開展年度永嘉麥餅示范店和“最佳制作師傅”等評選,營造區域內重視“永嘉麥餅”品牌建設、愛護“永嘉麥餅”品牌的社會氛圍。出台《關於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要求支持農業品牌建設,每年統籌安排600萬元,重點對品牌宣傳推介、設立營銷專區、使用專用包裝、建立品牌體系等方面進行扶持。
這幾年,隨著永嘉縣委縣政府對麥餅產業的重視和推廣,越來越多的麥餅店開始走上品牌之路。“老師母”麥餅作為永嘉較早注冊商標的麥餅商戶,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創新之路,研發出備受年輕人喜愛的麥餅“新寵”——麥一角,一上線就“爆單”。與此同時,“老師母”麥餅還積極探索全新的線上銷售模式,加入直播、社區團購、全國快遞等元素,為門店經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永嘉挖掘麥餅的產業潛力、文化理念和價值特色,通過打造“永嘉麥餅”區域品牌來厚植產業發展底蘊,努力把特色美食做成特色富民產業,不斷做深“鄉愁文化+特色產業”融合文章,將麥餅產業深度嵌入“楠溪江耕讀文化”旅游發展格局,推動了麥餅產業的全面升級轉型。
聚焦人才儲備 提升產業效益
“麥餅產業的興旺得益於人,也造福於人。”永嘉“麥餅辦”相關負責人陳海東說,永嘉結合當地實際,定期開設永嘉麥餅初級、中高級技術培訓班,下沉村鎮開展“千人計劃”初級麥餅技能培訓,每年培訓1000人以上,並從中篩選300名優秀學員進入中高級班進行專精培訓,開展永嘉麥餅相關理論、實操、策劃、營銷等系統化培訓,重點抓好麥餅人才資源庫累積。
“永嘉麥餅看起來普通,但每一道工序都很講究,鍋溫、揉面、摘面、食材配比,都需要技巧來磨。”麥餅師傅汪永良在當地多了一個老師的身份,手把手教學員學習麥餅制作。如今,汪永良教過的徒弟已有500多人,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在已經成了永嘉麥餅業裡的翹楚。
“佩戴的手表、手鐲、手鏈、戒指、耳環不得外露,食品處理區的從業人員不宜化妝,應佩戴清潔的工作帽,將頭發全部遮蓋住……”日前,汪永良受溫州市蒼南縣人社局邀請,為50人講解麥餅制作過程中的個人衛生及食品衛生安全。永嘉通過扎實開展麥餅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勞務品牌輸出等系列服務,引導麥餅師傅創業就業,接受了麥餅技能培訓的農民學會技藝后帶著麥餅闖天下,200多家永嘉麥餅門面店走出溫州,遍及全國,永嘉麥餅成了富民增收的“新引擎”。
“麥餅師傅”群體的日漸龐大推動永嘉麥餅行業快速發展,也吸引了數量更多、水平更高、背景更多元的人才加入麥餅行業。尤其是更多90后年輕人的加入,令“麥餅辦”負責人陳海東尤為興奮,“新一代人或許會為永嘉麥餅帶來更多新玩法、新故事。”
一張特色麥餅,一方百姓生計。從“路邊攤”走向“品牌店”,從“小縣城”邁進“大都市”,從“謀生技”轉為“致富經”,永嘉的“麥餅經濟”為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優化升級農業農村經濟、吸收提升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重要借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