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杭州喬司:激活社區“小細胞” 解決居民“大問題”

方彭依夢
2023年01月31日13:11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社區雖小,卻緊鄰民生、緊貼民心。社區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那麼,建設什麼樣的社區,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能夠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安全感?現代社區建設,成為了探索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的突破口。

自浙江省城鄉社區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杭州市臨平區便緊緊圍繞區現代社區建設框架體系,扎實推進現代社區建設各項工作。其中,作為臨平“南融”杭州城區的主陣地,喬司街道搶抓機遇,練強基層黨組織,積極推進現代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微改造 精提升

讓“一老一小”都能找到幸福角落

立冬已過,走進位於杭州市臨平區喬司街道杭海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西側200米的“城市田園”,泥土和庄稼的清甜扑面而來,充滿大自然的氣息。走在游步道上,隻見田中白菜、菠菜、蘿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據了解,這片總佔地面積約150畝,相當於10個大型足球場的“城市田園”原本是雜亂無章的農保地,后由杭海路社區結合“微改造、精提升”精心打造而成。

喬司街道杭海路社區“城市田園”。杭海路社區供圖

“這片不僅是蔬菜種植地,更是集文化、休閑、健身、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全民戶外活動空間。”據杭海路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城市田園”不僅用於蔬菜種植、打造農耕體驗,還將鄰裡互動、老幼融合、第二課堂、健身休閑等多場景融合。

如今每逢傍晚和周末,田裡就格外熱鬧,居民們或在園子裡採摘蔬菜,或在游步道散步健身,或在小路旁聊天休息,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2021年12月,杭海路社區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未來社區創建名單,社區便以此次創建為契機,將原先村裡留下的這塊雜亂無章的農保地打造成‘城市田園’。同時面向街道啟動‘一畝田’認養項目,並配備專業農業服務隊,提供蔬菜種植指導和幫助,讓更多居民體驗一把‘農場主’的樂趣。”杭海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海民表示,認養所得收入將用於后續杭海路未來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生活建設,從而加快實現未來社區收支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喬司街道杭海路社區“城市田園”。杭海路社區供圖

杭海路城市田園,還是寓教於樂的第二課堂,是充滿趣味的親子樂園,同時也是老有所為的實踐場地。現代化的社區怎麼建?“一老一小”是關鍵。

近年來,杭海路社區始終堅持“為民、惠民、便民”的服務宗旨,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滿足群眾實際需求為指引,聚焦“一老一小”兩大重點群體,開展貼心走訪交流、了解居民需求,努力做到“浙裡康養、浙有善育、浙裡健康”,輻射全民共享“現代”成果,打造出了一套“一老一小”共享模式。

走進杭海路托育中心,十幾位小朋友圍成一圈,正在聽老師閱讀繪本。隨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這群“小毛頭”又圍坐到小桌子前開始吃點心。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對喬司街道的一些年輕父母來說,他們會在上班前花幾分鐘,把孩子送到離家兩公裡內的這家托育中心,這些平均年齡在兩周歲多的小朋友們會在這裡開始一天豐富多彩的生活。

杭海路社區黨建“領杭”破解“三大”難題讓“幼有善育”照進現實。杭海路社區供圖

將優質服務融入現代社區建設,據了解,杭海路社區努力打造“養老托育”一站式融合服務新模式,與萌萊星托育機構簽訂普惠性托育合作協議,以低於市場價的費用,讓轄區父母享受低廉保質的托幼服務。

“我和愛人都在企業上班,平時工作很忙,父母也都上了年紀,照顧起來實在力不從心。若托到好點的商業機構,兩個娃每月要近萬元,負擔實在太重!”家住杭海路社區的王先生說,社區的托育中心為他解決了大難題。

杭海路托育中心。杭海路社區供圖

“一老一小”兩頭牽挂。為了讓轄區老年人實實在在享受到無憂居家養老服務,杭海路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照理中心簽訂共享協議,讓其成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的一種補充和更新。此外,老年學堂方面,社區也與城南中心學校積極溝通協調,整合資源,為老年人量身定制課程,切實讓“活到老,學到老”落地。

在關注老年人健康方面,社區多措並舉,以健康素養調查為基礎,定期開展專題健康講座,提供接送或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專題開設家庭醫生簽約進社區和駐點醫生解讀體檢報告等服務,全力構建轄區老年人健康安全屏障。社區還牽頭成立垃圾分類老年志願者和夕陽紅舞蹈隊伍,開設假日學校、親子閱讀小課堂等,讓老年和幼兒在與社區進行良性互動的同時,豐富群體業余生活,提升幸福感。

聚焦細顆粒 深化微治理

社區“老大難”破解有新法

“家裡房子買了快七年,剛裝修完入住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幾年屋內牆體滲水、發霉嚴重,也叫了水電工人來看過多次,都沒什麼作用。”多年來,家住喬司街道連城社區國際花園小區的鄧雅范一直因住宅牆體滲水問題而犯愁。

2022年3月,小區的牆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有10幢樓進場施工,完成改造5幢樓。困擾鄧雅范等居民多年的難題終於得以解決。

“后來聯系了社區,在社區的牽頭下,整個小區啟動了外牆改造的工程,也讓我們居民的心放了下來。”看著小區已經完成的外牆改造工程,鄧雅范如是說。

連城社區國際花園小區。連城社區供圖

據了解,連城社區連城國際花園總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迄今為止已交付十余年,出現了外牆滲漏導致外立面瓷磚大面積脫落、屋內嚴重發霉現象。

“連城國際花園小區住宅早年開始就出現外牆滲漏,導致外立面瓷磚脫落砸到人、砸壞汽車等,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但由於外牆整體改造修復工程資金量大、涉及部門多,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本解決。”臨平區人大代表、連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沈麗美說。

據了解,自2021年起,喬司街道人大代表聯絡中心站開始實行周三固定日接待制度。2021年6月以來,包括沈麗美在內的幾名代表,聯合街道城建辦、社會事務辦等部門負責人一起開展接待選民活動,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並就小區外牆涉水事宜和改造工程進行多次探討。正是這種聯合接待的模式,很快摸清了脈門,找准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在得知相關情況后,沈麗美提議發揮基層民主協商作用,聯系地產、物業、業主三方進行方案研討,以業主訴求為出發點,共同協商解決外牆改造的問題。

此舉得到了小區眾多業主的積極響應,社區牽頭成立了外牆消防整改項目臨時黨支部,挂圖作戰,擬定計劃,形成定時會商、按時匯報、隨時溝通的議事協商機制,打通溝通壁壘,為外牆改造工作暢通渠道。

連城國際花園外牆維修工程協調會。連城社區供圖

“連城國際花園小區自交付至今近12年,受制於當時建筑行業格局、規范、施工工藝等因素,產生外牆局部脫落、屋內滲水發霉等問題。”沈麗美介紹道,“前期我們也通過業主大會表決、維修方案公示、入戶上門走訪等,收集居民訴求,充分發揮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的作用,為外牆改造工程掃清障礙。”

項目啟動以來,連城社區始終以居民實際需求和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召集地產、物業、業主三方,就外牆維修工作事宜開展會議30余次、定期匯報20余次、多方溝通近60次。沈麗美更是帶隊走訪現場百余次,每天打開微信步數,映入眼帘的就是她霸榜第一的日逾兩萬步。

走訪現場間暇,沈麗美發動號召社區127名志願者開展“地毯式掃樓”,宣傳政策、講解方案、收集問題、征集意見,確保外牆改造工作能夠在大家的支持下有序推進。

連城國際花園小區外牆、消防整改志願者大會。連城社區供圖

“我多走點路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要服務好居民,要讓居民感受到社區、感受到政府的關懷與幫助。”在一次外牆改造協調工作會議上沈麗美說,“小區也好、社區也好,都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隻有大家群策群力,多坐下來、多討論、多協商、多發表意見,才能讓小區建設得更好。”

為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沈麗美在每次協商議事會議后,都會重新收納整理業主訴求,反饋至施工方,並多次至現場監督施工,確保業主訴求能夠切實落實。同時,喬司街道人大代表聯絡中心站還成立了專項督查組,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督查,通過分級聯議、定期聯督的方式,快速推動了外牆維修改造工程的落地。

黨建統領 網格智治

有效推進社區現代化治理

“以前一遇到大雨、暴雨天氣,小區積水嚴重,甚至還會出現化糞池外溢的情況,影響出行。”家住喬司街道良熟新苑小區的范先生曾一度因小區的內澇問題而犯愁。

良熟新苑小區是喬司街道的首個回遷安置小區,一期於2014年交房,二期於2017年陸續交房。目前共有良熟村、和睦橋村、永西村、方橋村、永和村等5個村的居民回遷安置在此,現有業主1049戶、房屋3436套,是一個標准的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

由於小區建造時間早、地勢低窪,且排水設施設備老舊等原因,一遇到大雨、暴雨天氣,小區就成了“蓄水池”。

2021年8月,喬司街道開展“美好家園”示范小區建設,街道聯動社區,召開居民議事會,號召居民共同參與“把脈問診”,探討解決方案。經過前期收集意見、后期排摸測評,街道制定了“治療”方案,通過建設雨水提升泵、改造雨水管網、增補綠化帶等一系列針對性操作,大大改善了小區積水、污水外溢的問題。

通過改造雨水管網解決小區積水問題。良熟新苑社區供圖

此外,街道還召集各主管部門聯合“會診”,就小區路面不平整、停車無序混亂、設施老化等短板問題,開出了十余項“會診”清單,通過“對症下藥”補齊短板。

針對小區歷史遺留問題和各類治理問題,近年來,喬司街道良熟新苑社區融合紅色物業、大黨委、共建單位等多方資源,強化網格力量,不斷優化“村社—網格—微網格”三級體系,筑強最小治理單元,有效推進社區現代化治理。

“在‘物業網格融合治理’的工作模式下,良熟新苑社區通過‘專兼坐班’‘日常走訪’‘網格微信群’等方式收集到了一些問題。”良熟新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良熟新苑社區實行“133+N”工作法。

“‘1’是指‘一體引領’,強化一社五村多方共建,分村專員聯絡,發揮小區各村黨員作用。”據良熟新苑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兩個“3”分別是“三方協作”和“三級協商”,強化主責支撐,社區黨支部牽頭,理順居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三方關系,建立基本責任清單,妥善處理小區日常事務。同時,強化問題化解,建立健全“網格協商”“社區協商”“部門協商”三級協商議事體系,分層分類推動問題化解。“N”是強化全民參與,增強黨群與居民的聯系,充分發揮民主議事協商制度的作用。

在此工作方法的指引下,社區打造了多元化的共建隊伍,提升其在小區治理中的參與度。

“日常工作中,會接到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如小區頂樓天台私拉繩線、亂挂衣物等現象,既不美觀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建議在整治同時合理利用。”良熟新苑社區工作人員說。

針對上述問題,社區、物業通過網格議事協商會議確定以該居民所在小區8幢為試點,擬定整改方案,經過網格長、樓道長、專兼職網格員的提前走訪調查,爭取到該幢業主全部同意后,在頂樓天台統一現澆並安裝鋼質晾衣架,切實解決了群眾晾衣難的問題。

在頂樓天台統一現澆並安裝鋼質晾衣架。良熟新苑社區供圖

“新安裝的晾衣架解決了小區樓頂私拉繩線的問題,減少了安全隱患。如今,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良熟新苑社區居民倪先生說。

力爭小問題不出網格、大問題不出社區。日常工作中,良熟新苑社區堅持問題導向,不定期查擺不足,舉一反三,總結治理經驗,提升治理能力。同時,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網格長匯報網格工作、社區黨支部匯集問題、黨員大會協商解決,引導5個回遷安置村村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事宜,共享社區資源,屬地歸屬感劇增。

良熟新苑社區。良熟新苑社區供圖

“以現代社區建設工作為契機,切實推動城鄉社區服務設施提檔升級、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喬司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進一步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在聚力“爭星晉位”的過程中,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加快推進建設具有喬司辨識度的現代社區,從而推動街道整體創優、全域建強,為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

(責編:方彭依夢、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