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打造技能型社會山區樣板
麗水技能人才總量突破51萬
日前,記者從麗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浙江剛剛公布了第三屆浙江技能大賽獲獎名單,其中,7名麗水技能人才榜上有名。據介紹,2024年麗水技能人才在全國、全省各類行業技能大賽中,共有90人獲獎,僅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的就有10人,創歷史新高。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麗水以打造技能型社會山區樣板為目標,深入實施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動,通過構建完善技能培育、技能創富、技能生態三大體系,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充實,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已達51.1萬人,佔從業人員比重為35.88%,已提前實現“十四五”任務目標。
“尤其可喜的是,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18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的35.4%,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麗水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3年出台《麗水市2023—2025年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行動計劃》等人才培育政策以來,全市已布局1400個以上的職業培訓網點,在全市各地掀起了就近學、便利學的熱潮,各類技能人才數量增長速度進入了“快車道”。
依托“共富技能學堂”創新設立“理論+實操”考核模式,2024年以來,麗水市慶元縣荷地鎮已有超60名鎮村干部取得了人社部門頒發的技能証書,有的村干部甚至一人就有五証。“在技能型干部的帶領下,如今村中也涌現了很多種植能手、生產技師。”荷地鎮黨委書記薛振華說。
據悉,麗水在全省試點建設“共富工坊”融入技能創富體系,並率先出台市級地方標准,截至目前,已推動全市955家“共富工坊”全覆蓋鏈接技能學堂,共計設立5200多個專技崗位,有效帶動6.3萬名山區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3.2萬元。
通過不斷鑽研,成為行業的技能領軍人物,甚至助推產業創新提速,這樣的例子在麗水並不少見。身為“浙江大工匠”的柏友周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入職縉雲一家鋸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他從一線數控機床操控工做起,逐漸成長為行業的高技能人才。如今,他帶領的團隊已打造出行業領先的高速圓鋸機制造標准。
為了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梯隊,讓更多產業一線工人技能成才、增技增收,近年來,麗水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頭雁引領作用,遴選青年后備技能人才,形成“大國工匠、浙江工匠、綠谷工匠”梯度培育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浙江大工匠”1人,“浙江杰出工匠”14人,“浙江工匠”93人,“浙江青年工匠”124人,“綠谷英才”高技能精英20名。全市建立了國家級、省級及市級的技能大師工作室190家。
同時,通過聚焦全市歷史經典產業和特色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等關鍵點位,麗水還有意識地開發出了46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推動“泥飯碗”“土手藝”升級為“金飯碗”“金元寶”。2024年,全市新增石雕高技人才63人,青瓷高技人才282人。
作為全市22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白名單”企業之一,麗水某洗滌用品企業已自主評定了80多名高技能人才,讓一大批技能人才在工作崗位上成長起來的同時,也在企業中營造出了“強技能、創業績、促發展”的良好氛圍。2024年,全市通過企業自主認定產生的高技能人才達到6226人,同比增幅達134.4%。
麗水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麗水將通過布局建立“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實施技工教育提質增量行動等創新舉措,努力在技能型社會建設中走出麗水道路、打造山區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