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粒蚕茧撬动11亿产值

湖州德清县禹越镇走出致富新“丝路”

沈晓颜、寿越鑫
2021年11月15日08:41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入冬之后,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生产的蚕丝被、蚕丝枕、蚕丝绵等产品,迎来销售高峰期,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作为江南蚕乡古镇,禹越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目前,该镇桑树种植面积达6974亩,拥有缫丝厂1家,丝绵加工企业24家,蚕丝被生产企业60余家,一粒蚕茧衍生出11.80亿全产业链产值。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禹越镇以高分通过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强镇的验收。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推进,如今,江浙一带的传统蚕桑产业逐渐式微,禹越镇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共富”路上,也致力于保留和传递蚕桑产业的火种,让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村企抱团传统产业焕发“第二春”

  连日来,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连荣的办公室内,前来洽谈的客商一波接着一波。

  “我们正计划与线上销售平台开展合作,扩大禹越蚕丝被的知名度……”徐连荣对记者说。

  从业近20年,说徐连荣是禹越镇蚕丝产业的引领者,一点都不为过。早在2005年,他便瞄准了蚕丝制品的市场,创办丝绵加工企业。

  “那个时候茧价不稳定,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受挫,但我觉得蚕丝是江南非常珍贵的特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场需求量也会逐步攀升。”当时,徐连荣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茧农的茧子,加工之后制成蚕丝被进行销售,一时间,禹越当地种桑养蚕的热潮再次回归。

  渐渐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蚕农也开始“转型升级”,纷纷加入蚕丝加工行业,从农民转变为个体户。禹越镇天皇殿村村民高国良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他紧随师傅徐连荣的脚步,创办创宇家纺有限公司,依托禹越领先的蚕丝加工技术,蚕丝被等产品远销广东等地,从名不见经传的养殖户、销售员,跃升成为产值千万的企业老板。

  天皇殿村是禹越镇蚕桑加工较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村委副主任蔡国泉告诉记者,从事蚕桑加工的家庭中,少则年收入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蚕桑产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2018年9月,由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湖州千思丝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地方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德清县千思蚕丝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入选省级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的联结模式,带动蚕农5000人,促进农民增收1000万元,除浙江省外,还辐射到云南、广西等地,传统蚕桑产业迎来第二个“春天”。

  老字号合作走出发展新“丝路”

  十余年时间的发展,禹越镇的蚕丝企业老板们见证了产业的黄金成长期,如今,也在为产业的再度转型谋求新的出路。

  蚕丝被的价格较为高昂,也是一件耐用品,一床蚕丝被往往能用上几十年时间,因此,蚕丝产业的增长容易遇到瓶颈。目前,千思家纺正在和农业科技公司研究饲料养蚕的途径,这样能大大减少土地使用量,节省劳动力,从而降低蚕丝被的生产成本。

  2019年,搭乘德清与上海开展长三角老字号品牌合作的顺风车,千思家纺与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战略签约,以“产业优势”对接“品牌优势”。

  “近几年,由于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上涨,企业要长足发展,就要打响自己的品牌,不能再贴牌生产。”徐连荣说,过去,千丝家纺的客户主要分布在深圳、湖南等地,不仅距离远,订单量和结款也不稳定。

  和水星家纺合作后,千思家纺进一步拓展上海高端家纺市场,在产品的研发上下功夫,参与了国家蚕丝被和丝绵的行业标准起草,入选“浙江制造精品”名单,目前公司自有专利产品蚕丝羽绒被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湖州千思丝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更是突破2亿元。

  “金三角”优势擦亮桑渔强镇品牌

  禹越镇盛产蚕丝、黑鱼、甲鱼等特色农产品,又地处杭嘉湖交汇处的“金三角”,紧邻杭州临平,依托近沪融杭的区位优势,发展都市型农业大有可为。

  和蚕桑产业的思路一样,禹越镇农合联黑里俏专业合作社积极开拓上海市场,与上海龙门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黑里俏”黑鱼从6000公斤的日销售额增长到目前的10000公斤以上,成功打开上海水产市场。

  2020年6月,禹越镇农合联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上海盒马物联网有限公司(杭州分部)签订购销协议,禹越黑鱼成功“游”进杭州高端生鲜市场。

  去年12月,禹越镇还举办了“桑渔文化节”,将传统的桑渔产业和电商、直播相结合,开展特色农产品集市,让消费者现场看到货真价实的蚕丝被制作,还能买到活蹦乱跳的中华鳖、黑鱼等农产品。去年,禹越镇实现电商销售1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蚕丝被、黑鱼实现网上销售2.2亿元,本土品牌“千思情”“黑里俏”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市场的同时,长三角游客也纷纷涌入禹越的美丽乡村。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美丽乡村精致村创建等,禹越镇三林村逐渐构建出了一个“水、鸟、林、人、农、鱼”相互依存、共美共乐的生态系统,建成首个乡创创客基地,引进文创、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客团队16家,2020年,全镇接待游客约24.43万人次。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