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仙居:“梅协”为梅农带来好收成

“今年杨梅严重减产,大家有什么想法吗?”“虽然今年减产,但是从休养生息的角度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近日,台州仙居县杨梅协会全县30多位会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从生产、收购包装与销售、加工、快递等各个环节进行讨论。
仙居县杨梅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团结梅农、整合资源、提升梅农收入为中心,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以团队名义参与市场议价等,杨梅品质提升了,种植销售成本下降了,仙居杨梅协会为梅农带来了看得见的收益。
聚起一盘散沙 共享种植技术
“仙居杨梅种植户,散而多,以前没有专门的组织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2019年,我们成立了杨梅协会去做梅农之间的链接者和凝聚剂。”仙居县杨梅协会执行会长郑星华说。
杨梅协会成立后,在各个乡镇(街道)设立了分会,各地的土专家、杨梅种植大户成了当地的分会长,林国水便是其中一名。
2022年5月,杨梅由青转红。林国水作为杨梅协会福应街道分会的会长,走了不少梅农家,实地上门送指导。“协会是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地方,我们不能藏着掖着,要共享技术。”
仙居杨梅种植历史悠久,像林国水这样的当地土专家不在少数,仅在杨梅协会里,便有四五十人。
“每个乡镇都有几位土专家,他们进入协会后,便组成技术指导组,成为当地的技术指导员,为当地的梅农进行种植技术上的帮扶。”仙居县杨梅协会副秘书长王建设说。
除了让当地的土专家为梅农们送指导,杨梅协会每年还会邀请外地的专家、教授来为当地梅农上课,讲授杨梅种植管理、杨梅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每次培训,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截至目前,参加培训的梅农达5000余人次。
“加入杨梅协会之后,不管是剪枝还是凋萎病的防治,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杨梅的产量跟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这个平台对我们来说很有必要,也非常好。”仙居县设淑农业专业合作社徐培卯说。
拧成一股绳子 合力降低成本
一个协会,能带来什么?如果说技术指导为广大梅农带来了无形的提成,那各类成本的下降则为梅农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原先一包肥料要220多元,现在我们通过协会团购,只要200元,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王建设说。
小农户们没法谈的价格,通过协会抱团取暖的方式,能与生产方谈了。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仙居杨梅协会在农资供应环节为梅农降低40万元的生产成本。
生产之后,便是销售。杨梅保鲜期短,对运输要求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不菲的快递费用。为给广大梅农降低销售成本,仙居杨梅协会与四家物流企业进行会商洽谈,将其吸引为副会长单位,要求他们在网点设置、价格上给予梅农方便与优惠。
“几年下来,我们通过副会长单位对会员打折的方式,降低了快递费用700余万元。”郑星华表示,此外,协会还吸纳了该县农行、县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副会长单位,为梅农争取到特定“杨梅贷”,解决了贷款难问题,截至目前共为梅农发放贷款1.5亿元。
2022年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对杨梅开花、授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少梅农愁起了产量。在仙居县杨梅协会的微信群中,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家的做法。
“大棚杨梅受气候影响小,产出的杨梅品质高且果期长,肯定是未来发展方向,大家不妨试一试。”郑星华的建议,引起了不少群员的反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杭州余杭:建设文明基本单元 促进区域精神共富
- 停车车头要向外、遛狗要牵绳子……每一个新住进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社区的“村民”,都会被邻居主动告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 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居民喜欢称呼自己为“村民”。他们认为,这是居民融合、是邻里和谐、是文化礼仪、是文明象征,更是“亲如一家”的熟络与认同。…
- 杭州临平吹响2022年工程师“出征号”
- 人民网杭州5月25日电 (方彭依梦)浸润着越风吴韵,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自2021年4月设区以来,杭州临平区上下以“起步即奔跑、开局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全面奋进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新征程,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上市公司21家,培育省级“未来工厂”4家(“未来工厂”数全省领先),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人,其中工程师达1.1万人。 紧抓人才第一资源,如今,临平再次迈出崭新的发展步伐。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5月25日下午,中国(杭州)·“红丰创新带”创新产业社区启动暨2022年临平区工程师“出征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临里汇”启用仪式在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举行。…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