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波柴桥法庭:海港畔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姚炽青
2022年08月16日17:03 | 来源:宁波北仑法院
小字号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柴桥法庭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和地域优势,坚持司法便民与司法引领并重,实现从“被动司法”向“能动司法”转变,从“等案上门”向“就地解纷”转变,从“坐堂审案”向“参与治理”转变,形成了“解纷高效、服务便民、治理有为”的工作新格局,努力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打通司法惠民“最后一公里”,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1年来,柴桥法庭共审结案件1057件,调解撤诉537件,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91.45%,先后被授予了“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十佳政法单位”等称号。

倡导“和合”

构筑矛盾化解“桥头堡”

“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一贯的文化追求,传统法律文化亦以“无讼”为理想境界。为更好化解矛盾纠纷,柴桥法庭精心构筑起“人民调解+特邀调解+专职法官调解”的“大调解”网络,多管齐下夯实解纷基座。

在一起相邻关系纠纷中,被告蒋某家中水管破裂,导致楼下邻居冯某家房屋泡水,双方因赔偿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双双来到柴桥法庭。

“都做了十几年邻居了,又不是不赔,因为这点小事闹到法院,至于嘛?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好好商量的呢?”调解室内,人民调解员正在耐心安抚劝导两方当事人。了解到双方对赔偿数额争议较大,法官一面晓之以理,阐明财产损失鉴定可能扩大诉讼成本,一面动之以情,设身处地地引导双方勿伤和气、理性解决问题。最终,双方对赔偿金额达成一致,蒋某当即履行了赔偿义务,冯某也当场撤回了起诉,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调解室内。柴桥法庭供图

为进一步提升调解“软实力”,柴桥法庭引入驻庭民间调解组织,与街道合作培育“芦江大阿嫂”家事调解工作室,5名调解员每日轮流进驻法庭。“大阿嫂”们熟悉社情、亲和力强,对离婚、抚养、赡养、邻里等纠纷的处理很有一套,该调解组织也因此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法庭直面基层一线,多婚姻家庭赡养等民事纠纷,在案件处理上,法官不仅需要厘清是非曲直,更需要兼顾社会关系修复问题。为此,柴桥法庭创立了民意征询制度,对部分情理交织、具有一定社会影响且难以判断是非价值的案件,组成民意征询团参与案件审理,并提出意见供法官参考,使裁判和说理更贴近民意,让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讼,实现案结事了。

民意咨询团。柴桥法庭供图

数智赋能

搭建“15分钟司法服务网”

柴桥法庭始终坚持以司法便民为抓手,整合法官便民工作室、基层联络室等平台,落实巡回审判等制度,建立起“15分钟司法服务网”,让辖区群众能够就近便捷地获得司法服务,实现打官司“少跑”“不跑”,让纠纷解决更高效、更便捷。

为便利身处不同街道或出行不便的当事人,早在2017年,柴桥法庭便与各街道司法所合作建立“小鱼云调站”,通过多方视频连线同步进行线上调解、司法确认。

线上调解。柴桥法庭供图

2021年以来,柴桥法庭加快数字化建设脚步,聚焦矛盾纠纷高发易发区域和群体,推动建成瑞岩、白峰等36个“共享法庭”点位。通过屏对屏咨询会商、业务指导、司法协助等,累计指导、化解纠纷50余件。

融网入格

助推基层治理迈向“新高地”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前哨,立足基层、融入基层,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应有之义。柴桥法庭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企业的地域优势,每年发布司法数据分析报告,涵盖辖区涉诉情况、纠纷成因、预防化解对策,以“数助决策”服务基层治理,相关做法得到浙江省高院的肯定和推广。

为了更好地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柴桥法庭采用“专人对接、定期轮值”的方式入驻辖区街道矛调中心,助力街道化解矛盾纠纷450余起。与北仑区司法局共建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区调解员开展集中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

  为帮助辖区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尽快复工复产,柴桥法庭深入开展“三服务”,组成“锋领企服”小分队多次走访调研集运基地、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等,提供法律咨询、听取意见建议,共建纠纷调处化解大平台。

“锋领企服”小分队走访企业。柴桥法庭供图

  此外,为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柴桥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不断创新普法模式,组织开展各类接地气的普法活动:与假日学校的学生共同开展模拟法庭,深入村社开展《民法典》宣讲,点播“四明”云法庭、《彭不红直播间》系列普法视频,赴集运基地开展劳动争议专题讲座……让“看得见”的法治形式深入人心。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