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党建引领 网格连心

金华婺城区城北街道一“网”兜起百姓大小事

胡敏霞
2022年08月18日10:26 | 来源:金华日报
小字号

随着城市化发展,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区域资源条块分割等,无一不在挑战着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能力。近年来,金华市婺城区城北街道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坚持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路子。

沉底到边

微网格延伸组织触角

“要不是你们发现,都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真的太感谢你们了!”8月11日,家住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常安街上的居民樊华来到社区,专门过来感谢社区网格员。

几天前,社区专职网格员俞程像往常一样在网格内巡查,走到常安街30号时,发现有居民家中阳台一直在漏水。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俞程立马察觉到情况不对,便顺着漏水方向敲开居民樊华家的门。经过一个多小时抢修,漏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城北街道位于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居多。2022年,城北街道以红湖路社区为试点,推出“微‘格’善治·情满红湖”网格工作品牌,重新划分10个社区居民网格、52个微网格以及1个两新专属网格。通过党建统领织密网格组织体系、网格员队伍选育、网格事项处置运转闭环机制“十法十例”等7个模块,探索实行网格员全周期管理模式,激活基层治理强劲动力。

一个个微网格的建立,也让群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现在,我们每个微网格都建立微信群,居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反映,微网格长或者微网格助理员、微网格治理团队成员看到都会帮忙协调解决。”常乐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吴林仙说。

截至目前,城北街道已建立93个居民网格,439个微网格。

网格连心

敲开驻区单位大门

作为社区,如何在发展中把辖区内的单位力量整合起来?“找准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就能把街道社区一家独奏变成社会大合唱。”对此,城北街道常青社区党委书记陈燕深有体会。

常青社区是一个“新”社区,辖区内都是老旧小区,居住的大多是老人。“有的小区没有物业,甚至连业委会都没有。”陈燕说,所以一遇到难处,居民首先会想到找社区帮忙。但社区人少事多,如何更好地服务辖区的居民?陈燕提出“一根常青藤,打开幸福门”的社区治理理念,“我们希望以社区党委为主干,共建单位、辖区单位以及社会力量为支脉,形成多方参与、共享、共治的‘藤状图’,以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

常青社区联合各“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建单位以及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成立“青”情服务工作室,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迭代升级,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你来我往,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创建,让社区与共建单位形成大融合,共同为老百姓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志愿服务

基层治理有“左膀右臂”

“老吴,上次的事情多亏了你。”城北街道鸿苑社区党委书记蔡璐所说的“老吴”是书香党支部书记吴启发,他曾在城北街道洪源村生活几十年,算是村里的“老人”。

前不久,书香世家有居民因为空调外机安装在过道上,与邻居产生矛盾,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行政执法以及“老吴”的共同调解下,矛盾解除了。

鸿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以“村转居”为主的混合型社区,辖区有安置房、商品房、廉租房等,常住人口2891人。2022年以来,鸿苑社区将“单兵作战”变为“组团推进”,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党支部+网格”“物业+网格”“‘鸿’心智囊团+网格”等模式,共成立10个网格、37个微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老吴就是‘鸿’心智囊团中的一员,‘鸿’心智囊团由退休党员、热心居民、居民骨干等成员组成,已经有5名成员,有了他们的协助,我们很多矛盾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蔡璐说,在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等积极带动下,推动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双网融合”,让社区成为居民放心安心的幸福港湾。

有了志愿者队伍,街道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就多了“左膀右臂”。一些居民存在不文明行为,“鸿”心智囊团成员就联合物业上门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让我们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力量、服务居民群众。”城北街道组织委员金晶说,“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大融合推动城北街道大发展。”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