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丽水景宁活用数字化技术和传播平台 让非遗接续流芳

2022年12月13日10:32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预约一个彩带表演,刚好契合学校里的‘非遗文化主题’活动。”近日,丽水景宁一学校校长吴家亮通过浙里办APP中的“畲乡非遗共富”应用,预约了一场非遗彩带编织课程。下单后,邀约信息便同步发送至非遗彩带传承人蓝延兰及主管部门景宁县委宣传部、宣传单位景宁融媒体中心。

此外,该校老师也可以同步打开应用,提前带领学生体验VR“非遗场馆”、点播非遗活动,不能到现场的学生还可以在活动当天线上收看。目前,景宁10余项非遗活动均可以在“畲乡非遗共富”应用进行预约。自8月上线以来,景宁已开展畲遗进校园12次,受益学生1600余人,同比增长32%。

“畲乡非遗共富”应用是浙江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非遗在线”重大应用的重要内容,由景宁县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试点建设。该应用聚焦非遗“保护难、传承难、利用难”三大需求,建设了“畲遗共护、畲遗共享、畲遗共富”三大场景,可实现资源要素向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项目倾斜,构建非遗保护多跨协同治理格局,提升非遗保护传承转化效能。目前,该应用已在浙里办、浙政钉、微信等平台上架运行。“系统不仅在非遗资格申报、专利申请、补助申请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还成为我的‘私人管家’,它会根据我的年龄、健康状况、带徒情况、活动开展次数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发布预警信息,并有专人团队为我解决困难。”叶汝美是景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间绘画)传承人,10月进驻“畲乡非遗共富”应用后,应用中的“畲遗共护”模块监测到她收徒不足,发布了橙色预警信息。叶汝美和她户籍所在地的毛垟村文化礼堂管理员钟何萍也同步收到了预警信息。钟何萍对叶汝美的问题进行了研判,启动了协同处置流程,并将协同信息发送至相关部门。随后,协同单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一系列举措,叶汝美实现收徒3人,解除了橙色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畲乡非遗共富”作为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不仅构建了非遗保护“综合预警—问题推送—分析研判—协同处置—反馈评价”全周期闭环流转体系,还打造了“畲遗共富”子场景,重建了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该场景通过融合集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浙丽通行码”、“云游丽水大花园”等应用,抓取畲遗景区、场馆、酒店民宿、传承学校等场所流量数据和销售数据,分析用户特征、消费偏好,绘制游客行为画像,为文旅产业布局和规划提供精准指导,还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促进畲遗产业孵化发展。

“我们将通过该应用撬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理念创新、制度重塑、流程再造,努力实现畲乡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畲乡共富。”景宁县委宣传部数字文化改革分管领导毛陈宇介绍。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景宁不仅谋划了好用实用的应用,还出台了畲乡非遗共富跨部门协同、非遗传承人经费补助、非遗传承人考核评价、三色预警、文化产业发展补助等5大制度成果。

该应用上线以来,共服务畲乡非遗传承人239人次,解除非遗传承人失传风险102个,失传风险处置率达100%。实现规模以上文化及非遗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吴卫萍、蓝晶菁、雷沈英)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