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陣地保障
金華婺城巧解城市社區配套用房難題
社區治理服務陣地“散、亂、小”,制約著基層治理服務能力提升。如何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補齊社區配套用房短板?金華市婺城區有了巧辦法。
5月,婺城區在金華市率先出台《城市社區配套用房建設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1+4+5+N”工作法織密政策鏈網、嚴格標准程序,規范落實社區配套用房的規劃建設、功能設置、移交接收和監督管理,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陣地保障。
吳潮宏攝
一個政策“打包”解決產權問題
“我們有了社區配套用房的使用權,終於能平穩開展工作了。”8月11日,婺城區白龍橋鎮金奧花園社區黨委書記葉萍拿著國有資產無償使用管理協議書說。
金奧花園社區共管轄小區23個,共1萬多戶,社區成立后,配套用房卻一直沒著落,平時社區辦公和社區服務職能,隻能擠在4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
“以前,開個黨員會議都坐不下。”葉萍說,配套用房面積小,也沒簽訂使用手續,導致社區服務功能不齊備,一些社區工作根本無法順利開展。
吳潮宏攝
有一年,因產權方要收回配套用房,葉萍四處尋房不得,隻能向所在鄉鎮和民政部門求助。此事引起婺城區主要領導重視,通過城投公司協調,推動解決配套用房面積小、權屬不明確等問題。
“現在一樓面積增加到207平方米,一些社區服務和功能終於落地,整個辦公區域已經煥然一新。”葉萍說。
今年《辦法》出台后,婺城區對社區配套用房的權屬問題進一步明確。婺城區城投集團與金奧社區簽訂協議書,不僅明確金奧社區可以無償使用管理社區配套用房,還主動把600多平方米活動用房劃給社區無償使用管理。
當前,像金奧社區這樣為房所困的社區還有不少,制約著社區工作深入開展。“婺城區出台《辦法》,就是從制度層面讓社區配套用房更有保障,讓社區‘追著要房子’變成政府‘主動給房子’,以此徹底打破社區工作的用房桎梏。”婺城區民政局黨組成員阮艷華說。
《辦法》吸納融入省市已出台的相關規定,保持政策連貫性、一致性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破解現實問題。其中,新建小區(新建項目)的社區配套用房產權權屬歸置婺城區城投公司,城投與所在鄉鎮(街道)簽訂委托管理協議,統籌安排提供社區無償使用,切實為社區運行減負。
同時,《辦法》明確社區居委會擁有社區配套用房的使用權,維修、改造經費由原來的“誰用誰負責”轉為屬地鄉鎮(街道)統籌解決,解決社區后顧之憂。
“四個同步”全程把控關鍵環節
“社區新配套用房規劃在新建小區裡,共有兩層,面積達1000平方米。”最近,婺城區城西街道二七花園社區黨委書記王慶華,正忙於社區新配套用房硬裝施工招標事項。
二七花園社區是金華城市核心區,曾經也是市區危舊房最多、基礎設施最薄弱的地方。社區配套用房也不例外,存在設施設備落后,功能不齊全等問題。二七區塊改造后,新的社區配套用房按照《辦法》進行建設並交付使用。
受惠政策紅利,二七花園社區配套用房在基礎功能之上,結合居民會客廳、社會工作站、文化站建設,推進功能融合和資源共享,既能滿足居民協商議事、文化娛樂、社會融入、心理疏導等多樣化服務需求,也為社工和志願服務、文化服務等進社區提供便利條件。
“在新建社區、小區過程中,不僅要保証公建配套用房有計劃、有陣地、有空間,還要綜合考慮人口、戶數、自然地域、服務半徑等要素,按照集中、實用、方便的原則打造社區服務綜合體。”阮艷華說。
《辦法》聚焦新建社區、小區公用配套用房建設的關鍵環節,明確由民政、住建、自規、財政、城投以及各做地主體、街道(鄉鎮)等七個主體擔當相關職責,通過同步規劃保障配建、同步建設統籌推進、同步驗收把好關口、同步移交委托管理,推動落實全流程把控。
在部門屬地的共同推動下,王慶華對新的社區配套用房充滿期待。“硬裝完工后,馬上就進行軟裝,預計在年底前,我們就能入駐新場地,社區工作也將翻開嶄新一頁。”她說。
“5+N”賦能打造居民滿意社區
走進婺城區新師街道柳湖花園社區的配套用房,在一樓的運動房,幾個居民正揮舞球拍,十分投入地打著乒乓球。
“以前沒有健身房,我們隻能打打牌、聊聊天。自從有了健身房,我每天都往這裡跑,天天打乒乓球鍛煉身體。”69歲的小區居民馬風魁說。
吳潮宏攝
柳湖花園社區成立於2004年,轄柳湖花園、綠城御園等29個小區,共有住戶1.2萬余名。其中,柳湖花園小區內的公用配套用房,就作為社區配套用房使用。
“配套用房雖有800多平方米,但作為社區辦公服務的面積隻有100多平方米,其他空間出租的出租、閑置的閑置,利用率很低。”柳湖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陳琦說。
為了改變這種“分散”的局面,婺城區借助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為社區收回這些配套空間的使用權。同時,社區在抓好社區服務用房配建移交的基礎上,按區域劃分出了便民中心、健身房、民情廳、會議室、智慧管理等功能區塊,為社區工作開展提供充足空間,避免服務功能分散割裂等情況。
“社區配套用房明確規定房屋面積、位置、配套設施等,能有效解決部分服務用房綜合利用率差、位置不合理等問題。”阮艷華說,婺城區新建型社區辦公、服務和活動用房,按照每百戶居民擁有面積不低於30平方米的標准配建,社區服務綜合體面積原則上不少於800平方米﹔改造更新型社區服務綜合體配建不少於600平方米。
柳湖花園社區也是未來社區試點之一。今年,按照《辦法》“社工辦公用房最小化、服務活動用房最大化、綜合使用效益最優化”要求,柳湖花園社區將進一步完善社區用房功能,進行“5+N”基本功能設置,即“公共服務”“居民活動”“鄰裡之家”“居民議事”“政治生活”五個功能區和為各社區結合居民需求設置的“N”個特色功能區要求,全面提高使用效益。
記者手記
“社區用房難,原來這麼難。”記者在採訪中,感觸最深的就是葉萍說的這句話。社區成立以來,葉萍長期為落實社區用房奔波,相關部門不知跑了多少遍,社區用房才算是“摳”出一點模樣。
這是困擾很多社區的大難題。婺城區曾對社區配套用房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調研發現,2001年社區體制改革前已建成的社區用房基本沒有產權証,新建樓盤社區存在配套用房權屬不一、產權不明晰、管理不規范等情況。社區用房到底誰來管、該怎麼管、能怎麼用,缺乏政策規定的剛性約束。
婺城區瞄准這一症結,在全市率先出台《城市社區配套用房建設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為社區用房明確了職責、理順了機制、指明了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都為這樣的做法拍手叫好。
社區是政府推動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隻手,社區用房不落實,就像這隻手少了骨骼,落實社區工作和社會服務難免會打折扣,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難免會顯得軟弱無力。隻有夯實社區用房這一基礎,才能實現強化監管盤活資源,才能統籌抓好社區服務管理,真正提升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創建“共同富裕示范區”打好堅實的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