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跟著檢察官清除海上“牛皮癬”,守護藍色海灣背后的“法與情”

戚祥浩、林如玨、張露劍、張益根 
2021年08月05日21:32 |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洞頭區三盤大橋海域整治前后對比

  碧海藍天,一望無垠。

  “嗚——”一聲長鳴,溫州市洞頭區三盤大橋邊,一艘漁船緩緩靠岸,休閑漁業從業者蘇富文邊引導捕魚歸來的游客下船,邊組織新一批游客出海,“自從白花花成片的非法網箱清理后,這裡成為了網紅打卡點,再也不用發愁招攬不到游客。”

  近年來,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溫州沿海縣(市、區)的海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海上超限度養殖、佔用航道、隻佔不養等亂象,讓合法養殖戶和旅游業從業者倍感糟心。

  急群眾之所急。自去年開始,溫州市檢察院以洞頭為試點,部署開展“守護藍色海灣”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助力推進“非法海水養殖”清查清理。眼下,類似蘇富文眼中的轉變正發生在洞頭區眾多海域。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洞頭區累計清理違法養殖海域面積4.6萬畝,實現養殖証發放全覆蓋。

  以點帶面,以面帶全。溫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程曙明表示,2021年,根據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相關部署安排,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溫州市檢察院把“‘非法海水養殖’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納入2021年度“十大檢察為民實事”,堅持以訴前解決為原則,繼續幫助、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履職,全力推動相關問題整改落實到位,為“藍色海灣”增光添彩貢獻更多檢察力量。

  “檢察藍”用心守護“海洋藍”。看著整潔的海面、有序的航行,我們不禁會發問——這篇“檢察文章”是如何寫就?又是如何讓養殖戶盡量減少損失,更好規范養殖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近日,記者蹲點洞頭,零距離感受檢察官守護藍色海灣背后的“法與情”。

  一支執著的督查隊

  午后的三盤大橋邊,人頭攢動,出海捕魚歸來的游客,提著大桶小桶談笑風生,魚兒在桶內劇烈翻動,水花不時飛濺出桶外……

  眼前的熱鬧場景,並沒有吸引洞頭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張輝星。隻見他注目眺望,掃視著前方這片開闊海域。

  督查非法養殖有無反彈跡象,是張輝星等人此行的目的。

  “三盤大橋底下是船隻行經的重要航道,過去卻是讓船老大提心吊膽的地方。”張輝星翻出整治前的照片,畫面中,由白色泡沫相連的網箱、魚排密密麻麻分布,雜亂無章,導致途經輪船頻頻被網箱纏住。和我們見到的碧波蕩漾、鷗鳥翔集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三盤大橋區域的非法無序養殖亂象是其中較為典型的。”張輝星告訴我們,近年來,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洞頭區海水養殖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此之前,洞頭區海水養殖面積共7.7萬余畝,經審批核發養殖証的面積僅2.7萬余畝,未核發養殖証的面積達4.9萬余畝,而核發海域使用權証的更是寥寥無幾。按照《漁業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海水養殖需同時取得養殖証和海域使用權証。

  2019年8月,洞頭區人民檢察院決定對全區8個海域的非法養殖情況進行公益訴訟立案調查。

  非法無序養殖牽涉多個部門,一開始,張輝星等人一一找過去,卻一再“碰壁”——

  “海域面積大,牽涉部門多,管理難度大”“單靠一個部門,根本沒法管”“這種活容易得罪人,吃力不討好”……

  如何破題?洞頭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胡剛帶隊一趟又一趟地前往各相關部門協調此事。該院與區農業農村局、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洞頭區分局反復召開圓桌會議,就非法養殖情況和整治困難進行討論研究。

  對擠佔航道非法養殖現象堅決予以清退﹔對規范養殖的養民,要予以核發養殖証……一次次地深入溝通交流,讓一個個問題找到了化解辦法,也讓不同部門逐步達成共識:清理海上“牛皮癬”,為未經審批的養民進行補發養殖証,大家聯手發力,這事不難。

  隨后不久,洞頭區更是出台涉及15個部門的《養殖海區規范整治專項攻堅行動工作方案》,檢察機關作為攻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全程監督違法養殖全面清理工作。

W020200927483604245143.jpg

  檢察官聯手洞頭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督查非法養殖情況。林如玨攝

  一段法外的緩沖期

  “吱”一聲響,隨行檢察官黃程祎拉開身后的行李箱拉鏈,一台無人機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可是我們用來監督的武器。”他邊笑著解釋,邊嫻熟地操作無人機直奔橋底而去。 

  我們這才注意到,大橋正下方,還有小塊泡沫兜起來的網箱,顯得有些突兀。

  黃程祎拿著新拍攝的照片,和張輝星手機內兩個月前的圖片反復比對,“那小塊網箱,面積並沒擴大”。

  “那塊地方,是合法養殖區嗎?”我們忍不住問。

  “不是的,那是暫緩清理區域。”張輝星解釋,“在禁養區無証養殖,牽涉到廣大養民及其背后家庭的生計問題,我們沒有簡單的就案辦案,而是分類分階段推進清理。一些網箱內魚苗尚小,清理轉運過程中容易造成魚苗死亡,我們督促並協調街道、部門引導養民根據已投放苗種收獲節點,分批次分時段清理禁養區非法養殖。大部分區域,都設置了類似這樣的暫緩清理緩沖區。”

  “檢察機關的介入,粘合了各方力量,讓整個清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參與現場檢查的洞頭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大隊長鄭元富頗有感觸地說,如各屬地街鎮參與發放整改通知、做養民思想工作,他們提供執法保障,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海上“牛皮癬”清理工作穩步推進,為海域使用權証的頒發創造了條件。但難度仍不言而喻。張輝星告訴我們,海域使用權証的頒發,需要養民具備相應養殖資質,但擁有資質的個體養民寥寥無幾,同時,有部門顧慮,確權后,如果今后涉及到開發利用,養民萬一不配合,該怎麼辦?

  在相關部門的共同推動與努力之下,洞頭區相繼出台《養殖海區規范整治專項攻堅行動工作方案》《養殖用海生態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文件。

  機制引領,行動才更有力。經多方磋商達成初步意見,即通過各街道(鄉鎮)農發公司以挂牌形式取得海域使用權,再由農發公司將海域使用權出租給養民,這樣既為養民省去了復雜繁多的審批程序,也為個體養民解決了缺資質難題,顧慮也將迎刃而解。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一個共同的花園夢

  一路走一路看,前方不遠處,一名男子正在指揮吊機往船上搬運東西。鄭元富一眼認出,對方是洞頭區的養殖大戶林賀華。逐步從近海退出后,林賀華開始往外海進軍。“我們決心發展深海網箱養殖,前后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元。”林賀華直言,他的信心,源自當下洞頭各有關部門合力守護藍色海灣的決心,“如果海域使用不進行確權,根本不敢投這麼多錢進去”。

  “養殖轉型升級,也讓海水變得更藍。”指著眼前這片干淨的海灣,鄭元富告訴我們,“過去傳統網箱,靠泡沫和木頭相連支撐,風浪一大,容易損壞,漂在海面上成為白色污染,十分扎眼,如今大部分海域已難覓泡沫蹤跡”。

  這樣的改變也發生在岸邊。我們看到,岸邊醒目矗立的灣(灘)長制責任牌,責任人、電話、職責等一一明確。這是洞頭區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長+灣灘長”機制,聯動漁政、海警等部門建立“陸海空”立體化巡查模式,合力促進灣灘生態環境保護的創新舉措。機制形成,落實在日常。

  “按照‘水面無漂浮物、岸邊無垃圾’的目標,我們同步引導海上船舶、海上養殖的垃圾分類工作,漁船上推廣油水分離,要求各船舶與有收集資質的廢油處理的單位訂立合同,定期、定時處理廢油,建成廢油回收專線。”鄭元富說。

W020200927483616134660.jpg

  檢察官走訪養殖戶。林如玨攝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檢察工作的初心所向。”程曙明說,把“‘非法海水養殖’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作為“十大檢察為民實事”之一,著眼的正是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處理好,溫州檢察將持續積極作為、主動履職,致力以檢察工作的“民生指數”來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