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五常街道:協同智能資源 織密“掃黃打非”防護網

新學期伊始,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的學生們在課堂上觀看了由該區五常街道“掃黃打非”辦公室制作的動漫視頻。視頻向未成年人科普了禁止進入網吧、KTV等場所、禁止在非規定時間內登錄游戲等知識,還形象地講述了抵制盜版和非法書籍的道理。
“我們在進一步深化‘掃黃打非’進校園工作的同時,也在不斷淨化轄區內文化環境,掃除淫穢、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努力形成全社會、全領域、全天候保護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良好氛圍。”五常街道黨工委委員周黎明介紹,此類“綠書簽”護苗行動已經多次走進校園。
近年來,五常街道逐步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網格工作。街道以群防共治為目標,以聚智賦能為導向,以多元融合為抓手,協同“數字治理”智能資源,織密“掃黃打非”防護網。
寓教於樂,護苗行動入校園
綠書簽、小冊子、動漫視頻……五常街道在轄區中小學內積極開展護苗入校園活動,在學校思政課、直播課等活動中融入“掃黃打非”元素,幫助學生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進健康成長。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五常小學副校長孫莉敏介紹,“掃黃打非”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班團課堂、班級文化布置、寒暑假實踐活動中都會通過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普及和引導教育,增強同學們“黃”與“非”的辨別能力。
“未成年人群體價值觀尚在形成時期,是非辨別能力不強。校園又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場所,教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掃黃打非’宣傳進校園有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五常小學老師施佳說。
通過開展護苗行動,五常街道重點打造護苗工作站,聯合學校以學生主動參與的方式,開展浸入式宣傳。該街道轄區內6所學校,已有萬余名中小學生觀看了“掃黃打非”辦公室制作的教育動漫視頻。
通過培育網絡文明新風,五常街道強化了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切實增強了學生自覺抵制有害文化侵蝕的能力,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防護林”。
群防聯動,融合共治多抓手
“五常洪嫂”是五常街道構建“掃黃打非”新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37歲的王汝敏便是“五常洪嫂”中的一員,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黨員。除了在橫板橋社區的本職工作以外,她還利用休息時間組織了社區的“洪嫂”隊伍走訪入戶,通過上門培訓、宣傳講解、知識普及等方式開展宣教工作,向市民推廣“掃黃打非”的知識點。隨著志願者隊伍的日漸壯大,黨建引領下的“洪嫂”們也筑建起街道“掃黃打非”的第一道防線。
除了“五常洪嫂”,網格員在基層“掃黃打非”工作中還擔負著宣傳員、監督員和信息員等重要職責。作為一名90后網格員,阮濤負責五常街道橫板橋社區的南草塘網格和翡翠灣網格,每個月他都會排摸所負責網格區域內的非法衛星接收設備、非法出版物攤位等情況,並及時進行上報,發揮小網格大力量的作用。
據悉,五常街道在18個社區設立“掃黃打非”基層工作站,組建基層文化市場監管力量,在三服務的大背景下,聯合派出所、市場監管所、街道綜合執法等部門開展合作,形成長效機制。
聚智創新,數字賦能全覆蓋
五常街道依托智慧五常數字系統,探索科技賦能和“小切口”數字化改革,借助五常小區在線服務系統,推送“掃黃打非”的知識、案例,基本實現社區、樓道、居民戶宣傳全覆蓋。
“我們在數字駕駛艙裡,可以實時接收到社區網格員上報的疑似問題,駕駛艙值班人員將信息線上流轉到相關部門進行協同,相關部門及時調配網格員到線下相應點位進行處理,並將處理結果上報系統,從而形成完整的基層治理閉環鏈條。”五常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將借助榮獲第五批浙江省“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的契機,立足轄區資源稟賦,進一步探索科技賦能和數字化創新,推進創新示范引領,持續構建具有五常特色的“掃黃打非”群防共治新格局。(周玉菡、宇文列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