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富路 再加速

杭州余杭出台“強村興業富農三十條”

沈維、閔玲艷、鐘玉良
2022年05月20日08:14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現在區裡的政策太好了,買農機、種糧都有補助。今年我種的近700畝小麥補貼了24萬多元。”眼下正值小麥收獲季,在杭州余杭洪桐村,種糧大戶王雪美一邊忙收割,一邊向記者分享著喜悅。

  喜悅源於余杭最近出台了強村興業富農三十條(以下簡稱“三十條”)。“三十條”緊緊圍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全面培育農業經營主體”三方面工作,針對當前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的“困境”,著力破解“三農”領域要素制約、創新乏力等難題,從壯大村級經濟、加強農業領域扶持、加大資金補助支持、鼓勵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育、創新金融服務、健全機制體制等方面入手,針對性強,含金量高。

  比如在融資難方面,余杭成立並有效運行規模5000萬元的“三農信貸風險池”,緩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壓力。強化金融支農力度,對區內規模經營主體用於農業建設項目的一定規模涉農貸款,按年日均貸款余額2%給予貼息補助。健全完善金融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推出“強村貸”“流轉貸”等融資成本低、手續簡便的金融產品。

  在產業升級難方面,推進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每年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資金,用於農業三產融合發展,專項制定農文旅發展政策。實施數字農業項目,對新增設施及智能化裝備等總投入100萬元以上的項目給予50%補助,最高補助300萬元。每年評選不超過10個優秀數字農業應用場景,每個獎勵30萬元。

  在留人難方面,專項制定“三農”人才政策,每年安排不少於1500萬元資金,用於實施鄉村人才培育工程,推進“兩進兩回”“招才引智”等行動,統籌抓好農創客人才、農業專業人才、能工巧匠人才、文化傳承人才和鄉村治理人才五支鄉村實用人才隊伍,促進“三農”人才向基層流動、在一線扎根。

  “三十條”還明確,每年安排不少於4500萬元用於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於“兩品一標”認定獎勵,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每年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專項制定農業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器政策﹔每年安排500萬元用於“禹上田園”區域公用品牌運營推廣……

  這三十條“真金白銀”的強村興業富農政策,既包括糧食直補等普惠性政策,又有農機購置補貼等引導性政策,還有針對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等獎勵性政策,且每一政策項目都從政策背景、政策依據、主要內容、資金規模、補貼標准,以及項目的申報主體和申報條件予以權威解讀,是企業了解惠農政策的“知識寶典”,是農民掌握惠農政策的“明白卡”。

  “三十條措施,簡明扼要,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余杭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念好新時代“三農經”,加快推進余杭農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著力破解農村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充分問題,是余杭區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應有之義。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