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潯:招投標“公眾開放日”見証陽光下清廉交易

6月1日,湖州市南潯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他們是南潯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筑企業代表以及對招投標活動感興趣的熱心市民,他們現場觀摩了招投標活動全過程。
熱心市民現場觀摩招投標活動全過程。南潯區委宣傳部供圖
當天上午9時30分,該區石淙鎮共同富裕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南潯丁家漾垂釣中心工程准時開標。各界代表參觀了開標區、評標區、候標區、監控室、詢標室等交易場所,觀看了招投標流程動畫視頻,觀摩了網上“不見面”開標,體驗了隨機抽取專家,並進行了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招投標相關規定。“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體驗交易中心工作的各項環節,從開評標到行業監管,全流程‘零距離’了解招投標工作。”市民王先生說,通過此次開放日活動,他感受到了南潯招投標管理工作的公開透明,“數字化改革成效顯著。”
“南潯區的電子交易從2016年零基礎部署實施,到2021年電子交易率就已實現100%。”南潯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實現了交易全過程網上留痕,同時通過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管系統,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施電子化行政監管,實現了對交易活動的動態監管和自動預警。如不同的投標文件制作碼、上傳碼相同,系統預警后,評標專家可根據招標文件中圍標串標相關約定,將上述投標人作無效標處理。
熱心市民現場觀摩招投標活動全過程。南潯區委宣傳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浙江省發改委啟動了遠程異地多點評標試點工作,南潯區成功成為全省首批5個試點地區之一,今年該項目被評為數字經濟系統“揭榜”項目A類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實施“遠程異地多點評標”,一方面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評標專家在全省范圍內抽取,遠程異地評標不僅讓專家減少來去路上奔波,也為招標人節約評審費用﹔另一方面降低了專家被“圍獵”風險,專家分散不同地點,從物理空間杜絕了評標專家與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以及投標人的直接接觸,大大降低串標可能性。
眼下,南潯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堅持創新理念,加快創新步伐,著力打造公正高效、開放透明的交易環境,堅持“交易不斷檔、服務不打烊”,全力做好交易服務和管理。今年截至5月底,該區共完成限額以上招標項目78個,交易金額25.73億元,電子交易率100%﹔完成限額以下項目81個,交易金額8464.90萬元﹔完成公共資產競價平台交易標的58宗,成交金額535.33萬元,最高溢價率196.49%,平均溢價率9.31%。(項天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